美国,加州,硅谷。这里的气氛与萨拉姆城截然不同,空气中飘浮着的是咖啡因、消毒水、风险投资的狂热以及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对技术和创新的崇拜。高楼林立的园区,设计前卫的办公楼,随处可见穿着休闲、步履匆匆的工程师和创业者,构成了一幅充满未来感的图景。
叶云舟的“云图科技”团队,入驻了“创世之星”集团位于硅谷核心区的那栋被称为“无限回廊”的标志性建筑。整个楼层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促进“偶然相遇和灵感碰撞”的开放空间,色彩明快,设施先进,免费米其林餐厅、健身房、睡眠舱一应俱全,试图从每一个细节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然而,叶云舟很快发现,这片科技的伊甸园,远非表面看起来那般纯粹美好。“创世之星”给予的优厚条件背后,是无所不在的渗透和极其严密的控制。
合作开始的第一个月,是密集的技术对接和架构讨论。叶云舟带来的核心算法“混沌内核”,其独特的自适应和学习能力,让“创世之星”的首席科学家们都为之惊叹。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方提出的、越来越深入底层逻辑和训练数据集的“技术共享”要求。美其名曰是为了更好的系统整合,但叶云舟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是试图完全解析、乃至复制“混沌内核”的企图。
他牢记父亲叶寒御的警告,守住了技术的底线。所有涉及核心算法源代码和原始训练数据的访问请求,都被他以“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协议”为由,限制在了一个经过严格审计的“黑箱”接口层面。对方可以调用算法的功能,可以看到输入和输出,但无法窥探其内部运作机制。这引起了“创世之星”技术团队,尤其是那位以强势和技术偏执着称的项目副总裁,卡尔文·福斯特的强烈不满。
福斯特开始在各种技术评审会上,公开质疑“混沌内核”的“可解释性”和“安全性”,指责叶云舟团队“缺乏合作诚意”,试图用各种技术标准和合规性条款来限制和挤压“云图”团队的研发空间。同时,叶云舟察觉到,他的团队成员开始受到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势——远超行业标准的额外津贴许诺、暗示未来在“创世之星”的晋升通道、甚至是带有诱惑性的隐私信息打探。
更让叶云舟警惕的是,他发现自己团队的内部通讯网络,似乎受到了某种程度的监听。一些非正式的、关于技术路线的讨论细节,偶尔会出现在福斯特的发言中,虽然对方掩饰得很好,但叶云舟对信息的敏感度极高,立刻捕捉到了异常。
他想起了父亲给他的那个量子加密通讯器。在一个周末,他驱车来到数十公里外的一处僻静海岸线,确认周围绝对安全后,才启动了那个黑色的小装置。信号稳定后,他简要地向叶寒御汇报了目前遇到的困境。
“福斯特……我知道这个人。”叶寒御的声音透过加密信道传来,依旧冷静,“他是‘创世之星’内部‘技术主权’派的激进代表,主张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和控制核心技术。他背后,可能还有更复杂的背景。”他顿了顿,“云舟,你之前的应对是正确的。技术底线不能退让。但现在,你需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破局。”
“主动破局?”叶云舟看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若有所思。
“福斯特攻击你的‘可解释性’和‘安全性’,这是目前全球AI领域共同的痛点,也是‘创世之星’自身‘雅典娜’项目的短板。”叶寒御分析道,“你有没有可能,在不暴露‘混沌内核’核心机密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演示性的子模块或者工具,专门用于提升AI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抗攻击能力?用一个更开放、更前沿的姿态,反过来将他一军?记住,在硅谷,有时候,‘开源’和‘透明’本身就是最强大的武器,能帮你赢得更多中立者的支持,也能让福斯特之流的指责显得狭隘和过时。”
父亲的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叶云舟的思路。他一直专注于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却忽略了在更高维度上构建话语权。对啊,为什么一定要在对方设定的战场上防守?他完全可以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回到“无限回廊”,叶云舟立刻召集核心团队成员,启动了名为“明镜”的紧急项目。他们决定,利用“混沌内核”的部分边缘技术,结合最新的可解释AI研究成果,开发一个独立的、开源的解释性工具包。这个工具包不涉及“混沌内核”的核心算法,但却能有效可视化AI模型的决策依据,并检测潜在的数据偏见和对抗性攻击漏洞。
与此同时,叶云舟主动联系了硅谷几家知名的、专注于AI伦理和安全的非营利研究机构,以及几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倡导AI透明度的学者,表达了合作意向,并计划在不久后的一次重要行业峰会上,提前公布“明镜”项目的初步构想和开源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要过来,我有病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不要过来,我有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