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两仪殿。
李世民看着百骑司呈上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昨夜林昊在清晖园中望月思亲、黯然神伤的情景。他轻轻将纸条递给身旁的长孙皇后,眉头微蹙,叹了口气。
“观音婢,你看……林先生虽身怀异术,见识超凡,终究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孤身一人在这千年之前,举目无亲,心中苦闷,也是人之常情。”李世民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和同情。他将林昊“绑”在大唐的战车上,固然是为了江山社稷,但目睹其思乡之情,心中亦不免恻然。
长孙皇后细细看完,凤眸中也流露出怜悯之色:“是啊,二哥。他还是个年轻郎君,骤然离了父母亲人,身处完全陌生的境地,即便有我等照拂,心中孤寂也是在所难免。看他如此伤感,妾身心中也甚是不忍。”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朕与先生虽名为君臣,实则亦视其为友,乃至……国之瑰宝。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如此消沉。或许……我们该为他在这大唐,寻一个‘家’的牵绊?”
长孙皇后立刻明白了丈夫的言外之意,她微微颔首:“二哥的意思是……为林先生择一良配?若有知冷知热之人常伴左右,或许能稍解其思乡之苦,也能让他更安心地留在大唐。”
“正是此意。”李世民点头,“先生乃非常之人,所选女子,不仅需品貌端庄,更要心思灵慧,能理解并接受先生的‘不凡’,最好还能对其事业有所助益。此事需得谨慎,你可先在功勋亲贵之家,物色几位适龄且性情、才学俱佳的小娘子,不必明言,只寻机让她们与林先生‘偶遇’,看看缘法如何。”
“妾身明白了。”长孙皇后应下,“此事妾身会亲自留心,定要寻个能配得上林先生,又能慰藉其心的好女子。”
与此同时,清晖园。
林昊经过一夜的情绪宣泄,虽然思乡之情并未减弱,但他也明白沉溺于悲伤毫无意义。他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将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计划中。他觉得,距离上一节关于“王朝周期率”的震撼教育已经过去小半个月,李世民和那些二代们应该消化得差不多了,是时候给他们上点更“刺激”也更本质的内容了。
他向李世民提出,准备进行第二次授课。李世民自然无有不允,并且告知,这次除了原来的“学生”,他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和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也对先生的学问极为好奇,希望能一同前来听讲。
林昊对此并无异议。魏王李泰好学问、喜文士,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长乐公主李丽质则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女,聪慧敏秀,深得宠爱。多两个“高材生”听课,他欢迎之至。
第二次授课,依旧在那间临时的“教室”。
人员明显比第一次多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依旧坐在后排,重臣们陪坐一旁。前方,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长乐公主李丽质,以及长孙冲、房遗直、程处默、尉迟宝琳等人齐聚一堂。
李泰年岁稍长,体型略显丰腴,但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一种属于皇子的矜持与自信。长乐公主李丽质则如史书所载,容色绝丽,气质高雅,她安静地坐在兄长们稍后位置,一双妙目好奇地打量着站在前方的林昊。
林昊先是对新来的李泰和李丽质微微颔首示意,然后目光扫过全场。“诸位,上次我们谈及王朝周期率,观历代国祚,知其兴衰有常。今日,我们便深入一层,探究这周期率背后,那驱动王朝由盛转衰、最终崩塌的核心推力是什么。”
他在木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土地。
“纵观华夏数千年农耕文明,土地,乃是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财富之母,是万民生存之基,亦是天下动荡之源。”林昊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他再次拿起炭笔,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个王朝初期,历经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朝廷往往推行‘均田’或类似政策,使耕者有其田,社会迅速恢复,此乃‘盛世’之基,如汉之文景,本朝之贞观初年。”
“然,随着承平日久,人口滋生,财富积累,一种几乎无法避免的趋势便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那便是 ‘土地兼并’ !”
他详细解释了土地兼并的过程:贵族、官僚、豪强、富商,利用其特权、财力、乃至巧取豪夺,不断侵吞小农的土地。失地农民或沦为佃户,承受高额地租;或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诸位请想,”林昊目光扫过在场的皇子和权贵子弟,“当天下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数量庞大的农民却无立锥之地,或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时,会发生什么?”
他顿了顿,给出了答案:“国家的税基萎缩(因为特权阶层往往免税或逃税,而小农破产无力纳税);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矛盾尖锐;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官府赈济不力,庞大的流民群体便成了点燃乱世的干柴!”
他再次列举历史:“秦末,隋末,乃至前朝(指隋朝)覆灭,背后皆有土地兼并、民不聊生的阴影!而上次课我们提到的黄巢,其能一呼百应,也正是因为唐末土地兼并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