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偏殿
晨光透过窗棂,在光滑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昊早已醒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安静。他静静地躺着,失明的双眼“凝视”着上方虚无的黑暗,耳朵却像最敏锐的雷达,捕捉着殿外最细微的声响。
昨日的冲击余波未平。“二百八十九年”这个数字,以及李世民等人那无法伪装的剧烈反应,几乎粉碎了他最后一丝关于“农家乐”或“隐居家族”的幻想。他几乎可以肯定,自己正身处唐朝,而救了他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本人!
恐惧依旧存在,但一种历史系学生本能的好奇与一种身处奇遇中心的复杂情绪,也开始悄然滋生。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应对,将至关重要。
熟悉的脚步声终于在廊外响起,沉稳、有力,属于那位帝王。伴随其侧的,还有那清雅的馨香(长孙皇后),以及另外几道或凝重、或沉静、或隐含焦躁的脚步声。
殿门被轻轻推开。
“林小友,今日感觉如何?孙先生说再施针两次,效果会更为显着。”李世民的声音传来,语调听起来比昨日平稳了许多,刻意维持着那种“山野家主”的平和,但林昊能敏锐地察觉到,那平和之下,压抑着一种沉重的东西,仿佛暴风雨前的海面。
“有劳阁下挂心,感觉好多了。”林昊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甚至带上了一丝刻意的感激,“多谢阁下和夫人的救命之恩,还有诸位……的关照。”他向着大概的方向拱了拱手。
“小友客气了。”长孙皇后的声音依旧温和,但那份温和里,似乎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和审视。她与李世民在榻旁的胡凳上坐下。
短暂的沉默,空气仿佛凝滞。程咬金在一旁有些焦躁地挪了挪脚,被身旁的尉迟恭轻轻拉了一下。
最终,是房玄龄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带着学者般的探究口吻,仿佛真的只是在与一位博学的年轻人探讨学问:“林小友昨日提及‘盛极而衰’,以及治国安邦之策,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令我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啊。”
他先捧了一句,然后才切入正题,问得极其巧妙:“小友来自……嗯,学识如此渊博之地,想必对历代王朝之得失,有着远超我等的深刻见解。却不知,以史为鉴,若要尽可能延长一朝之国祚,除却昨日小友所言的那些根本之策外,是否还有……其他关窍?或者说,后世可有什么……我辈难以想象的良方,能助……嗯,助任何有志于长治久安的君主,规避那‘衰亡’之祸?”
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直接指向了“延长国祚”的具体方法!而且,房玄龄狡猾地将范围扩大到了“任何君主”,试图淡化其对唐朝本身的针对性。
林昊心中凛然。来了,果然还是绕不开这个话题。他深知自己昨天失言,今天绝不能再说出任何具体的、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预言”或“技术”。但完全拒绝回答,恐怕会立刻引起怀疑,甚至激怒对方。
他沉吟了片刻,组织着语言,尽量让自己的回答听起来像是基于普遍历史规律的推论,而非来自未来的“剧透”。
“先生过奖了。”林昊斟酌着称呼,“后世之所以能总结前朝得失,无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全面些罢了。”他先谦虚了一句。
“若要论及延长国祚的‘关窍’,”他继续道,语速放缓,“除了那些根本,或许还在于‘应变’与‘根基’。”
“应变?”李世民立刻捕捉到了关键词,身体微微前倾。
“对,应变。”林昊解释道,“任何一个王朝,在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内部叛乱、外部强敌、巨大的天灾……甚至是……皇位继承引发的动荡。”他点到即止,没有具体说玄武门,也没有提安史之乱。
“这就要求执政者,不仅要有拨乱反正的魄力,更要有未雨绸缪的眼光,建立快速有效的应对机制。比如,强大的、忠诚的中央军队至关重要;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能让中枢及时了解地方动向;还有……一套相对稳定、减少内耗的继承人选拔或确认制度。”他依旧说得笼统。
“而根基,”林昊话锋一转,“在于百姓,在于科技……嗯,在于‘格物’之学的发展。”
“格物之学?”长孙无忌忍不住插话,这与他们想象中经世济民的“大道”似乎有些距离。
“正是。”林昊肯定道,“先生莫要小看‘格物’。若能提高粮食产量,让天下百姓吃饱肚子,叛乱自然减少;若能改进医疗手段,降低婴儿夭折、防治瘟疫,人口增长,国力自然强盛;若能发展出更强大的……嗯,工具和技艺,无论是用于民生还是军备,都能让王朝在面对挑战时更有底气。民富,则国强;技精,则国固。”
他这番话,将“科技”的重要性拔高到了维系国本的程度,让李世民等人陷入了沉思。这确实是他们之前未曾深入思考过的角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