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他是主动疏远了这一支力量。
但若他愿意改变策略,提升宗亲地位,赋予他们权力,王室宗亲自然会重新向他靠拢,一如文臣、武将那般,自觉维护其统治。
真正让他感到不确定的,是老秦人。
按理说,他身为秦王,理应是老秦人天然的拥护对象。
老秦人这支力量,理应也握在他手中。
可是在听了天幕中扶苏的讲述之后,嬴政忽然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
老秦人究竟拥护的是“秦王”这个头衔,还是他嬴政这个人?
这两个之间,实则存在本质区别。
若是他们忠于“秦王”这个位置,那么哪怕坐在上面的是别人,他们也会同样支持。
若他们忠于嬴政本人,那即便将来王位更替,他们仍会继续支持他。
反复思量之后,嬴政也无法确定老秦人真正忠于的是哪一个。
其实,当他无法立即得出答案的时候,心中或许早已有了结论。
只是他一向霸道自信,不愿承认老秦人真正效忠的是“秦王”,而非他嬴政本人。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他嬴政仍坐在这秦王之位上,老秦人便会支持他。
换句话说,老秦人这支力量,眼下还是在他掌控之中的。
然而,对于权力有着极强掌控欲的嬴政来说,这还不够。
他并不满足于这支力量只是掌控在“秦王”这个身份上,而希望它真正掌握在他嬴政本人手中。
不过这件事不必急于一时,可以等天幕结束之后再细细谋划。
随后,嬴政的目光落在了神情恍惚的长子扶苏身上。
虽说这位长子的资质远不及天幕中的扶苏那般出众,但他也从未忽视对他的培养。
当初,天幕中那位太子扶苏所言的“太子四架”,他最初也为长子扶苏准备了“文”“武”两架。
可惜这些年来,扶苏不仅未能真正掌握这两股力量,反而在儒家博士的影响下,与朝廷文臣、武将渐行渐远。
再看那天幕上,年仅五岁的太子扶苏便已明白,自己身为储君,除了秦王之外,还需牢牢掌控太子四架。
秦始皇嬴政心头火起,忍不住斥责道:
“你身为太子,如今到底撑起了几架?”
“你一直信赖倚重的那些儒家博士,又算得上是哪一家?”
“朕把金子和砂砾一并交给你,可你偏偏弃金不用,把砂砾当成了珍宝!”
“若你有那天幕上五岁扶苏的几分见识,朕又怎会至今不立你为太子!”
“你且好好想想,与那天幕上的‘扶苏’相较,如今的你,可还配得上秦国太子之位?”
作为自己多年倾注心血培养的长子,嬴政终究还是难以轻易放弃。
更何况,虽说他有意让诸位公子公平竞争太子之位,但坦白讲,其他几位公子的才具与表现,恐怕还不如扶苏。
因此,嬴政才借斥责扶苏之机,试图唤醒他那被蒙蔽的心智。
被始皇一番痛斥之后,扶苏回过神来,再次出列,跪地叩首:
“是儿臣辜负了父王的期望!”
“儿臣有罪!”
他重重叩首,脸上既有羞愧,也有茫然,更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
一方面,是因为始皇的责骂让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未能尽责;
另一方面,天幕上那位与自己同名的太子,其言行举止与自己自幼接受的儒家教育大相径庭,这种冲击令他一时难以接受。
天幕上那位太子扶苏的所作所为,与淳于越等儒家博士教导他的“为君之道”截然不同。
那些儒家博士教给扶苏的“君道”是:
要施行仁政,宽刑缓法,以德以礼治理国家;
君王有过,臣子当直言进谏,不惧冒犯;
要心系社稷黎民,不可任用李斯等酷吏苛政伤民。
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博士们对扶苏的培养,更像是在塑造一位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的忠臣、谏臣,而非一位真正的君主。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