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珩枕边那本《孙子兵法》和那句被划痕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像一道无声的指令,为沈清辞指明了接下来的方向。他需要她去“知彼”,了解对手,也了解这侯府内外的局势。
这“彼”是谁?沈清辞心中已有答案。首要的,便是如今风头正盛、迅速填补二房权力真空的三爷萧景琰,以及他背后的三房势力。其次,便是那位高深莫测、似乎能左右侯爷心意的莫先生。甚至,可能还包括侯府之外,与侯府利益相关的各方势力。
知彼,不能只靠道听途说和猜测。她需要更直接、更可靠的信息来源。
然而,以她目前“世子妃”的身份,直接接触外院事务或三房核心,无异于痴人说梦。她必须另辟蹊径。
沈清辞将目光投向了侯府内部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又无处不在的底层仆役。这些人身份低微,往往被主子们忽视,但他们却像水银泻地般渗透在侯府的每个角落,是信息流通最末梢的毛细血管。他们的所见所闻,经过筛选和拼凑,往往能反映出最真实的府内生态。
“春桃,”沈清辞吩咐道,“我们之前施的那些小恩小惠,是时候派上用场了。你找个由头,去和那些受过我们好处的婆子、小丫鬟们多走动走动。不必刻意打听什么,就聊些府里的闲话,比如哪个管事又挨了训,哪个院子又添了新人,或者……三房那边最近有什么新鲜事,下人之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传言。”
她顿了顿,强调道:“记住,一定要自然,像是随口闲聊。重点是听,不是问。尤其留意三爷身边伺候的人,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或者三房最近有没有频繁接触府外的人。”
“是,小姐,奴婢明白!”春桃心领神会。
与此同时,沈清辞也开始更加用心地经营与赵氏的关系。赵氏是内宅之主,虽然不直接过问外务,但许多消息都会经由她这里过滤。沈清辞每日晨昏定省更加勤勉,对赵氏的关心无微不至,甚至开始学着调制一些安神养颜的汤羹孝敬她。她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儿媳,而是逐渐成为一个可以分担些许忧愁、提供情绪价值的贴心人。
她的努力渐渐有了回报。赵氏对她越发信任和亲近,有时在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宅琐事时,甚至会征询她的意见。在闲聊中,也会不经意地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侯爷对三爷近日办差颇为满意,赏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又比如莫先生前日与侯爷在书房密谈至深夜,似乎与东南军务有关……
这些零碎的信息,经过沈清辞的梳理和分析,逐渐拼凑出侯府权力格局的模糊轮廓:永宁侯在大力扶持三爷,既是为了制衡,也可能是在为世子万一不测做准备;莫先生深度参与侯府核心事务,影响力巨大;而东南方向的军务或商贸,似乎是当前侯府关注的重点。
这日,春桃带回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小姐,奴婢听三房一个小丫鬟说,三爷身边最近新来了一个长随,姓胡,人生得精干,不太爱说话,但三爷似乎很器重他,出门常带着。”
“新来的长随?”沈清辞心中一动,“可知道来历?”
“不清楚,”春桃摇头,“只听说是从……从南边过来的,具体哪里就不知道了。”
南边?沈清辞立刻联想到了萧景珩那次“呓语”中的“东南商路”,以及二爷在东南生意上栽的跟头。三爷在这个时候启用一个“南边来的”长随,绝非偶然!这很可能意味着,三爷已经开始接手甚至拓展侯府在东南方向的利益网络!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
“想办法,再打听一下这个胡长随的更多情况,但切记,绝不能引起三房注意。”沈清辞沉声道。
“是!”
消息不断汇集,沈清辞对“彼”方的了解日益加深。她像一只蜘蛛,悄无声息地编织着自己的信息网络,虽然微弱,却已初具雏形。
而更让她在意的是,萧景珩对此似乎了如指掌。他依旧“病”着,但沈清辞能感觉到,她每多了解一分府内外的情况,她再去“侍疾”时,他周身那种沉静的气息似乎就缓和一分。有时,她甚至能感觉到,在她汇报一些关键信息时(尽管是无声的),他搭在锦被外的手指会极其轻微地动一下,仿佛是一种无言的赞许或认可。
这种无声的默契,让沈清辞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她不再是孤军奋战,她所做的一切,那个看似沉睡的男人都看在眼里。他们在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无声的配合。
知彼之路,漫长而凶险。但每多走一步,沈清辞就感觉自己在这座深宅大院中站得更稳一分。她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浮萍,而是开始尝试着,去拨动命运的丝线。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她相信,她此刻收集的每一缕微风,终将汇聚成足以改变局势的风暴。
喜欢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嫡女谋,掌家主母不好惹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