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采的齿轮高速运转,为龙焱旅这台战争机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然而,林峰和周卫国都清醒地认识到,经历了“烬灭”反扫荡这场规模空前的血火考验后,部队在取得辉煌战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兵力来源复杂,编制临时,指挥体系在应对大规模、多兵种协同作战时仍显粗糙。若不能借此胜利后的宝贵喘息之机,对部队进行一次彻底的、正规化的整编,那么龙焱旅将永远只是一支强大的“私兵”或“奇兵”,难以承担起未来更宏大战略使命的重任。
一场旨在“去芜存菁,确立规范,强化协同”的全面整编工作,在龙焱旅内部自上而下地展开。指挥中心内,灯火彻夜通明,林峰、周卫国与各主要部门负责人、资深军官们连续数日进行研讨,参考红警系统提供的现代化军队组织架构,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详细的《龙焱特别作战旅整编纲要》。
整编的核心原则是:统一编制、明确职责、专业分工、提升效能。
首先,是对庞杂兵力的梳理与整合。此次反扫荡作战,龙焱旅自身兵力得到补充,吸纳了大量表现优异的反正伪军和投诚士兵,再加上与独立团、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作战,使得部队成分空前复杂。
整编方案决定,以原龙焱旅核心骨干为基础,吸收所有经过严格政治审查和军事考核的反正、投诚人员,并择优招募部分根据地热血青年,组建全新的、标准化的主力作战团。同时,将部分表现可靠、但年龄偏大或技能单一的人员,与地方民兵骨干合并,组建归属龙焱旅序列、但主要负责根据地守备、重要设施警卫、后勤运输保障的“守备兵团”。
其次,是确立清晰的指挥架构和兵种划分。新的龙焱旅指挥体系被明确划分为:
旅部及直属部队:包括参谋部(周卫国兼任参谋长)、政治部、后勤部、装备技术部、侦察通讯营、工兵营、特种作战大队(由海豹部队扩编而成)、以及直接隶属旅部的V3火箭营和航空大队(下辖黑鹰战机中队与夜鹰直升机中队)。
主力作战部队:整编为三个标准步兵团(每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以及团属机枪连、炮兵连、侦察排、工兵排等),一个装甲团(下辖两个坦克营,其中一个营优先列装天启坦克,另一个营装备轻坦克和多功能步兵车;一个装甲步兵营)。
守备部队:编为若干个守备营,分区域驻防重要矿场、交通枢纽、新建的光棱塔防御节点以及根据地的城镇。
这套架构清晰,职责明确,既保证了主力部队的突击力量和专业化水平,又确保了根据地的稳固和后勤线的安全。
整编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在部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对那些刚刚加入龙焱旅的反正官兵而言,这种完全不同于旧军队的、严谨而现代化的组织模式,让他们感到既新奇又振奋。他们不再是被歧视的“杂牌”或“炮灰”,而是被纳入了统一的、有着明确晋升渠道和荣誉体系的强大集体中。
“俺以前在伪军那边,当官的就知道克扣军饷,打仗让弟兄们送死。看看龙焱旅,这编制,这装备,还有那什么……政治教育,这才是真正干大事的队伍!”一名被编入新步兵团的原伪军排长,感慨地对身边同样出身的士兵说道。
整编工作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员调动和装备配发。兵营和新建的营区内,操练的口号声、武器的拆卸组装声、各级军官熟悉新部队情况的会议声,不绝于耳。后勤部门开足马力,依据新的编制表,将库存和新生产的武器、弹药、被装、通讯器材等物资,精准地配发到每一个连队,每一个士兵手中。
周卫国亲自负责军官的选拔与培训。他举办了多期短期军官集训班,不仅讲授新的战术条令、各兵种协同要领,更重点强调了龙焱旅的纪律、宗旨和指挥官的责任。林峰也数次亲自到场,与各级军官座谈,阐述整编的意义和未来的期望,极大地凝聚了军心。
与此同时,针对此次作战中暴露出的后勤补给和战场通讯问题,整编中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后勤部得到了加强,建立了更科学的物资储备和分发体系,并开始组建一支规模更大的、由缴获和自产卡车组成的摩托化运输队。侦察通讯营则补充了最新的电台设备,并开始培训专业的通讯兵和电子对抗人员。
在部队进行内部整合的同时,龙焱旅的“触角”也在向外延伸。根据“影子”传回的情报,日军虽转入防御,但对龙焱旅的情报搜集和渗透尝试从未停止。林峰命令侦察通讯营和特种作战大队,加大反间谍和对外侦察的力度,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向周边日占区边缘地带,派遣小股精锐部队进行武装侦察和宣传,一方面搜集情报,另一方面震慑敌人,扩大龙焱旅的潜在影响力。
这一日,李云龙和赵刚再次联袂来访。看到龙焱旅内部那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整编景象,李云龙啧啧称奇:“好家伙,林老弟,你这队伍是越整越精神了啊!这架势,比老子的独立团可气派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亮剑:我的红警强国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亮剑:我的红警强国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