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透,林凡三人就起床了。他们将精心挑选的“样板”磁带、布料和辅料仔细打包成两个结实的中等包裹,确保不会在运输中损坏。剩下的钱,林凡分成三份,分别藏在三人身上最隐蔽的地方,这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退了“肥婆英”阁楼的租,三人拎着简单的行李和两个包裹,步行前往广州火车站。清晨的广州,已经有了忙碌的迹象,早班公交车的汽笛声,自行车流的铃声,早点摊的吆喝声,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与初来时的茫然和紧张相比,此刻的他们,脚步沉稳,眼神里多了几分经历风雨后的从容。
在火车站办理小件包裹托运的手续很顺利。虽然比老张的“内部渠道”慢一些,要五六天才能到江州,但胜在正规、安全,拿着盖了红印的托运单,心里踏实。
拿着薄薄的车票,挤上开往江州的绿皮火车,找到硬座座位,将行李塞到头顶的货架上,三人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火车缓缓启动,熟悉的“哐当”声响起,窗外的广州站渐渐远去,高楼的轮廓消失在视野中。
“总算……要回家了。”苏明靠在硬邦邦的椅背上,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农田,语气里充满了感慨。这短短十几天,仿佛过了几年那么长。
陈远也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但军人的习惯让他依旧保持着警惕,目光不时扫过车厢里形形色色的旅客。“这趟出来,值了。虽然惊险,但长了见识,也摸到了门路。”
林凡没有说话,他也看着窗外,心里却是波涛汹涌。这次广州之行,比他预想的要艰难,也比他预想的收获更大。他不仅带回了实实在在的货物,更带回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对未来更清晰的规划。
“林子,你想啥呢?”苏明见林凡出神,问道。
林凡收回目光,看向两位并肩作战的伙伴,笑了笑:“我在想,回去后,咱们该怎么干。”他压低声音,“这次带回去的,不只是货,是‘火种’。磁带里的新歌,布料的新花色,都是江州没有的。我们要用这点‘火种’,把‘新风’的牌子烧得更旺!”
他拿出随身的笔记本,翻看着:“我初步想了几个步骤。第一,苏大哥带回的‘精品磁带’,不能像普通带子那样卖。我们要搞个‘试听会’,让晚晴用店里最好的机器放,突出音质优势,价格可以定高一点,走高端路线。第二,布料和辅料,让我妈和孙姨抓紧时间,先仿做出几件最时髦的衬衫和裙子,挂在店里当‘镇店之宝’,接受预定,看看反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把这次在广州的见闻,变成咱们的‘资本’。”
“资本?”陈远有些不解。
“对!”林凡眼中闪着光,“我们要让人知道,全江州,只有咱们‘新风’,能拿到最新、最正的‘广货’!这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晚晴心思细,文笔好,可以让她写个小告示,就贴在店里,标题就叫‘新风直通羊城,最新潮流一手掌握!’,下面简单列几条我们这次带回来的新款式、新磁带的名字。要的就是这个‘独家’的劲儿!”
苏明听得兴奋起来:“这主意好!让人感觉咱们店有门路,档次都不一样了!”
“没错。”林凡点头,“咱们以前是小打小闹,以后,要有点‘品牌’意识了。价格可以比别家稍高,但咱们的东西新、质量好,服务到位(比如买磁带可以试听,买衣服可以提修改意见),就不愁没人买账。”
火车轰隆隆地向北行驶,车厢里混杂着泡面、汗水和烟草的味道。旅客们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有的靠着窗户打盹。林凡三人的低声交谈,淹没在嘈杂声中,却描绘着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
漫长的旅程变得不再难熬。中间经过几个大站,上上下下的人流,仿佛是社会百态的缩影。林凡仔细观察着不同旅客的穿着、谈吐和携带的物品,与广州看到的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坚定了他的判断:消费的欲望正在觉醒,人们对新事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挡不住的潮流。而他要做的,就是站在这个潮流的前面。
两天一夜的颠簸后,火车终于在熟悉的江州站台缓缓停稳。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吸入带着熟悉煤烟味的空气,三人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出了站,没有停留,他们径直赶往“新风服装店”。已是傍晚时分,店里还亮着灯。隔着玻璃窗,能看到苏晚晴正在柜台后低头记账,王淑芬和孙姨在整理货架,一切井然有序。
“妈!晚晴!孙姨!我们回来了!”苏明第一个推门进去,激动地喊道。
店里三人闻声抬头,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小凡!陈大哥!苏明!你们可算回来了!”王淑芬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来,拉着林凡上下打量,“瘦了!也黑了!广州那边辛苦吧?”
苏晚晴也快步走过来,眼神关切地在林凡脸上停留片刻,见他虽然疲惫但精神很好,才微微一笑:“回来就好。路上顺利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