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天色尚未破晓,微弱的路灯下,一群村民聚集在县检察院的大门口。他们经过一夜的坚持与等待,早已疲惫不堪,此刻最迫切的便是洗漱。然而,四周一片寂静,周围并无水源可供使用。村民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无奈。
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县信访局以及亚尔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他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从中协调,终于从县检察院的办公楼里接了几桶清水。清水被抬到人群中间,村民们围了上来,用毛巾蘸水,轻轻擦拭着脸庞,随后又用清水漱口。
洗漱完毕,村民们从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取出干馕。干馕在干燥的空气中显得有些硬邦邦的,但村民们早已饥肠辘辘,顾不得那么多,纷纷啃了起来。齐博、杨发胜等人见状,又匆匆赶往附近的商店,买了一箱榨菜。他们将榨菜分发给众人,大家就着榨菜,有滋有味地吃着干馕,一顿简单的早餐在众人的默契配合下很快结束。
然而,早餐结束,原本还算整洁的场地,如今已是一片狼藉。干馕的碎屑、榨菜的包装袋,还有洗脸后的污水,混杂在一起,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但对于长期生活在乡下的村民们来说,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他们泰然处之。
上午10点,谢卫江拨通了司马义的电话,顾不得寒暄,开门见山:“现在情况怎么样?孟书记很关心这个案子。”
电话那头,司马义的声音传来,语气虽然疲惫,但却透着难以掩饰的兴奋:“谢主任,审讯在刚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包工头周三全已经承认,他送给楚君一部价值一万元的‘摩托罗拉’手机。而楚君自己也交代,手机是周三全送的,他后来又转送给了属下的一名干部。不过,楚君本人强调,他已经以现金的方式把一万元还给了周三全。
这一点,我们已经和楚君本人反复核实过了。但我们在乡里的检查人员也已经跟当事人周三全反复确认过,他本人并没有收到这笔钱。这就证明,楚君是在说谎。现在仅凭这一条,起诉的标准已经达到了,足以立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我们在乡里还查到了几条线索,检察人员正在加快速度落实,最多再有一个小时,此案必能水落石出。”
谢卫江放下电话后,稍作停顿,便将司马义的原话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孟广平。孟广平听完后,沉默了片刻,眼神中闪过复杂的情绪,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在孟广平眼中,楚君不过是一名普通的乡下基层干部,两人之间并无深交。他们的接触大多局限于官方和正式的场合,仅因工作往来而相识。孟广平对楚君并无深厚感情,楚君的生死与仕途,对他而言似乎也毫无直接关联。
然而,孟广平心中始终有一种隐隐的感觉:楚君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神秘光环。每当他陷入困境,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暗中默默维护着他;每当他面临艰难抉择,总有一束无形的目光在背后默默注视着他;每当他遭遇挫折,总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悄然扶持着他。这种感觉让孟广平不禁对楚君多了一份好奇与警惕。
不错,孟广平也承认,楚君确实有几分过人之处。作为城里来的高材生,他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扎根乡村,与村民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奔向小康。这份执着与担当,足以令人敬佩。然而,楚君的能力与表现似乎总是被有意无意地放大,高层领导的关注与保护,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无形的光环,让他在众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他的精神与形象被人为地拔高,甚至有些夸大其词,这让孟广平不禁对他的未来多了一份担忧。
如今,当孟广平听到这样的结果时,心中虽有一丝意外与惋惜,但更多的却是释然。他轻轻叹了口气,心中默默念道:初出江湖,不知世事艰难;年少轻狂,倒霉在所难免。
中午两点,楚君再次被带进了审讯室。因为上午楚君很配合,检查人员对他格外开恩,给了他两个小时睡觉。短暂的睡眠让楚君的精神状态好了不少,他的眼神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坚定,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
审讯室里,灯光依旧刺眼,然而楚君的神情已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像之前那般疲惫不堪,眼神也逐渐变得清澈而坚定。他抬起头,直视着审讯人员的眼睛,神态镇定自若,仿佛已将一切抛诸脑后。
这是一场预先安排好的、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次问询,因此检察长司马义也亲自坐镇,坐在一旁静静聆听。
张建国的语气严厉而低沉,如同冬日里的寒风,直击要害,他问:“1995年8月25日,杨发胜作为山口村农牧商公司董事长,给你发放的三千元咨询费,你收了没有?”
楚君微微抬眼,语气却异常平静,回答:“收了。”
张建国紧接着追问,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钱呢?”
楚君却依旧淡定,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透着坦然:“我花掉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海行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海行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