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隐洞天内,时光在寂静中悄然流淌,唯有灵眼之泉汩汩的流水声和灵气流转的微弱嗡鸣相伴。杨凡心无旁骛,彻底沉浸在了修炼之中。
有了充足的丹药和浓郁的灵气支持,他的修为提升速度远超以往。《厚土诀》在黄龙丹、金髓丸等丹药的辅助下,运转得越发圆融自如,丹田内的土黄气旋日益壮大、凝实,很快便达到了《厚土诀》第六层记载的圆满之境,进无可进。
按照功法描述,此诀至此已是终点。然而,杨凡并未感到前路断绝。他手中有磐石道人留下的修行感悟,更有搬山客吴岩直达金丹的《搬山诀》可供参考。他深知,《厚土诀》虽只到练气六层,但其打下的根基之雄厚,对土行灵力本质理解的深刻,远非普通功法可比。
“功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厚土诀》的终点,或许正是我自行探索土行大道的起点。”杨凡心中明悟。他不再拘泥于《厚土诀》固有的行功路线,而是结合两位前辈的感悟,开始尝试引导体内已达圆满的土行灵力,进行更深层次的压缩与凝练。
这个过程比按部就班的修炼艰难数倍,犹如在无路的悬崖上自行开凿阶梯。他需要以自身强大的神识为引导,小心翼翼地将丹田内充盈的灵力一丝丝地压入那已无法扩张的气旋核心,使其密度不断增加,质量持续提升。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进展极其缓慢,且伴随着灵力失控的风险。但他有戊土之精在一旁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纯本源气息作为参照和滋养,使得这个过程虽慢,却始终方向正确,稳步前行。
同时,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戊土真罡》的修炼上。有了戊土之精这等至宝在身边,修炼效果事半功倍。他每日都以自身灵力引动戊土之精散发出的精纯土行本源气息,按照法门所述,不断进行着“凝”与“炼”的枯燥过程。
神识化锤,捶打灵力的痛苦依旧,甚至因为引动的戊土本源气息更加精纯霸道,那痛苦更胜往昔。每一次捶打,都如同置身于熔炉之中,承受着千锤百炼。他的衣衫常常被汗水浸透,脸色因神识的巨大消耗而苍白,但他眼神中的坚定却从未动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戊土之精的持续滋养和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下,丹田内那缕原本只有发丝粗细的玄黄真罡,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增长,从发丝到细线,再到如同数根发丝拧成的细绳……其散发出的沉重、刚猛、不动如山的气息也越发明显。
他尝试着将更多的真罡覆盖在手掌上,发现其防御力惊人,全力催动之下,甚至能短暂抵挡精铁剑的劈砍而毫发无伤!虽然范围依旧有限,且消耗心神巨大,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除了主修功法和护体神通,他也开始涉猎那门“缩地成寸”的粗浅遁术。此术并非真正的空间神通,而是利用土行灵力与大地产生共鸣,在一定范围内极大缩短步距,达到类似瞬移的效果,对灵力的瞬间爆发和身体强度要求极高。
初时练习,他往往一步踏出,不是距离太短毫无效果,就是灵力控制不稳,身形踉跄,甚至差点撞上山壁。但他毫不气馁,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灵力输出与步伐的配合。渐渐地,他掌握了其中的诀窍,一步踏出,身形能瞬间出现在两三丈之外,虽然距离很短,且连续施展对灵力负担很大,但在小范围腾挪和突发状况下,无疑是一张有用的底牌。
修炼之余,他也会研读两位前辈留下的修行笔记和见闻录。磐石道人对土行大道的深刻理解,吴岩游历四方的各种奇闻异事和斗法经验,都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让他对修仙界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认知,不再是那个只局限于坊市底层的懵懂少年。
期间,他也抽空将那柄上品法器“重岳剑”和防御法器“厚土碑”祭炼完毕。重岳剑入手沉重,挥动间隐有风雷之声,灵力灌注其中,剑锋吐出的土黄色剑芒凝实而锋锐,威力远非精铁剑可比。厚土碑激发后,化作一面门板大小的土黄色石碑虚影矗立身前,防御力十足,与玄龟盾一主一副,相得益彰。
至于那艘地行舟,他暂时没有祭炼,目前活动范围主要在云隐峰附近,御使精铁剑飞行已足够,地行舟留着以后远行时再用。
时光荏苒,闭关转眼已过去一年。
这一日,云隐洞天内的灵气忽然剧烈波动起来,以杨凡为中心,形成一个微小的漩涡,疯狂地吸纳着灵眼之泉涌出的灵气和洞天内弥漫的灵雾。
杨凡盘坐在石床上,面色肃穆。他体内那早已达到《厚土诀》极限的灵力,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自行压缩、凝练,并不断受到戊土之精本源气息的滋养后,已然发生了某种质变!灵力变得更加厚重沉凝,每一缕都仿佛蕴含着山岳之力。
量变终于引发了质变!
他感觉到了一层无形而坚韧的壁垒,那是练气中期与后期之间的门槛!这并非《厚土诀》记载的关卡,而是他凭借自身雄浑积累,硬生生触摸到的、属于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修仙:我在坊市摸爬滚打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凡人修仙:我在坊市摸爬滚打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