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厂长那番看似勉励、实则暗含敲打的话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林向阳心中漾开圈圈涟漪,却并未掀起太大波澜。他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懵懂青年,杨厂长与聋老太之间那若有似无的关联,更是让他心中警铃长鸣。然而,他深知此刻羽翼未丰,远未到与杨厂长这等人物正面抗衡之时。
眼下,积蓄力量,开辟一条不受制于人的经济坦途,才是重中之重。这不仅是改善生活的需求,更是未来安身立命、乃至应对潜在风暴的根基。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一个超越采购员薪水和零星黑市交易的蓝图,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创办食品加工厂。
夜深人静,西厢房的煤炉散发着恒定的暖意。林向阳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进入空间劳作,而是铺开几张从厂里带回的草稿纸,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勾勒他心中的“向阳食品厂”雏形。
第一步,核心技术依托与产品定位。
他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意识沉入【山河空间】。黑土地上,作物生机勃勃;茅屋角落,堆积着品质远超同侪的粮食、蔬菜和那珍贵的“空间蛋”。灵泉的存在,确保了原料的卓越与稳定,这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复制的绝对优势。他计划初期以市场接受度高、工艺相对简单的产品切入:
1. 精品果脯蜜饯:利用空间产出的优质水果(如红枣、后期可引入苹果、梨等),结合他略微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加工理念(控温烘烤、适度糖渍),制作出口感软糯、甜而不腻、品相上乘的果脯。这能有效规避新鲜水果不易储存运输的难题,最大化利用空间产出。
2. 特色风味酱料:以空间产出的高品质辣椒、西红柿、豆类等为基础,尝试制作辣椒酱、番茄酱乃至简单的调味豆豉。这类产品市场需求稳定,附加值较高。
3. 便携即食肉干:依托空间养殖的兔肉、鸡肉(未来可扩大),制作成风味独特、易于保存的肉干,可作为工人、学生补充体能的高档零食。
所有产品,都必须打上“品质极致”的标签,利用空间原料的先天优势,从一开始就树立起高端、健康的品牌形象。
第二步,政策研究与合法落地。
他知道,私人办厂在眼下仍是敏感地带。但春风已起,政策的坚冰正在松动。他需要密切关注上层动向,特别是关于“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的最新表述。同时,他可以借鉴当下已有的“街道生产组”、“合作社”等形式,考虑初期以“挂靠”在街道或某个集体单位名下的方式,寻求一个合法的“外壳”,规避政策风险。这一步,需要谨慎运作,或许可以借助周家那若隐若现的人脉进行咨询,但绝不能将周家彻底拖下水。
第三步,启动资金与原始积累。
他清点了一下自己的家底。之前采购任务的奖金、利用空间物资通过于莉渠道变现的收益,加上周家体谅、退回的大部分彩礼钱,林林总总,手头积累了近八百元。这笔钱在这个年代堪称巨款,但对于办厂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他需要在办厂前期,加速原始积累:
· 深化黑市渠道: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通过于莉,更精细地销售空间产出的顶级食材(如特品蛋、精品干菇、优化后的花生油),目标客户定位于对生活品质有要求、且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追求利润最大化。
· 承接“特殊”采购:继续利用采购员身份,主动寻找并完成那些报酬丰厚的“计划外”或“特需”采购任务,积累资金和人脉。
第四步,团队搭建与人员管理。
他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底。
· 于莉:精明能干,已有黑市销售经验,且展现出一定的忠诚度,是负责市场销售和对外联络的理想人选。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利润分成,绑定利益。
· 阎解成:虽然有些小算盘,但本质不坏,且渴望改变现状。可以让他负责原材料(明面上收购的部分)的初步整理、仓储管理和一些外围跑腿工作,进行考察。
· 技术骨干:需要寻找一两位懂食品加工技术、为人可靠的老师傅。这可以通过岳父周师长的关系在退伍老兵中物色,或者从老字号食品厂退休人员中聘请
· 未来员工:工厂规模扩大后,优先考虑院内生活困难、品性老实的年轻住户,如后院的几家,给予他们合理的工资和尊重,既能解决就业,也能在院内培植支持自己的力量。
第五步,生产场所与设备。
初期不宜投入过大。他看中了南城一处位置相对偏僻、租金低廉的废弃库房。设备方面,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定制一批符合卫生标准的晾晒架、陶缸、炉灶、简易包装工具等。待资金回笼,再逐步添置小型烘箱、封装机等设备。
他将这些思路一条条写在纸上,反复推敲,查漏补缺。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每一步都立足于他现有的优势和对时代的判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空间助我斩众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四合院空间助我斩众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