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笼罩着整座城市。
《南方都市报》头版一出,全网瞬间炸开。
标题赫然写着——《被抹去的孩子》。
黑底白字,沉重得像一块压在胸口的碑。
文章采用双线叙事:一边是二十年前产科护士韦秋萍的沉默与忏悔,她在日记中反复写下“那孩子不该被换走”;另一边是“招娣”的真实人生轨迹——百林县最偏远山村的语文老师周招娣,清贫一生,教书育人,却至死不知自己本姓苏。
配图中,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尤为刺目:苏母林晚舟跪坐在祠堂角落,手中烧着写满名字的纸钱,火光映出她满脸泪痕。
旁边附有宗族档案截图,清楚标注“林氏女,八五年入嗣”,笔迹工整,仿佛一场早已安排妥当的仪式。
文末引用了苏倾月的一句话,平静却如惊雷回荡:
“我们不是要清算过去,而是不让未来再犯同样的错。”
这句话,成了引爆舆论的最后一根火柴。
短短三小时,#每个孩子都该知道自己是谁#冲上热搜第一,阅读量破二十亿。
微博、抖音、知乎全线沦陷,无数网友晒出自家寻亲经历,有人哭诉被拐三十年终靠DNA认亲,有人质问:“如果连出生都无法自证,我们到底是谁的孩子?”
教育部官微罕见转发报道,仅留一行字:“已关注相关议题,正积极研究配套机制。”
这七个字,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最高层。
国务院某智囊团连夜召开闭门会议,议题直指《妇幼保健法》修订草案中的敏感条款——是否将“新生儿双重核验制度”纳入强制规范,即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须同步采集DNA与指纹信息,并录入全国联网数据库,实现跨区域比对。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争论激烈。
“成本太高!全国每年一千六百万新生儿,建库、采样、维护,财政根本扛不住!”一位老专家拍桌而起,“再说了,这是变相侵犯家庭隐私!谁来保证这些数据不被滥用?”
“可代价更不能用悲剧来衡量。”另一方代表冷静回应,“星燧基金会在西南五省试点数据显示,三年内成功识别并找回错抱、拐卖儿童共七十三例,其中十二例涉及豪门家族。这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系统性漏洞。”
空气凝滞了一瞬。
就在此时,秘书推门而入,递上一份加急文件。
封面印着烫金徽标——傅氏集团。
所有人目光聚焦。
报告出自傅司寒之手,以傅氏医疗板块董事长身份提交。
内容简洁有力:集团旗下二十家三甲医院愿免费提供三年技术支持;自主研发的AI生物识别系统可实现指纹、虹膜、DNA三维交叉验证,准确率99.999%,响应速度不足0.3秒;更重要的是,所有数据加密存储于独立量子服务器,非双因子授权无法调取。
“技术不是问题,执行也不缺资源。”报告最后写道,“缺的,只是一份决心。”
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最终,主持会议的副部级领导缓缓点头:“把这份材料列入听证会优先议程。”
一周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属立法咨询委员会召开专家听证会,邀请社会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等多方权威参与。
苏倾月作为民间公益组织代表受邀列席。
她穿一身素白套装,发丝挽成低髻,神情温婉,宛如邻家女孩。
可当她走上发言台时,全场骤然安静。
没有PPT,没有数据堆砌。
她只是轻轻按下遥控器。
大屏幕亮起,一段视频开始播放。
画面里是一个云南山村的土屋,昏暗灯光下,一位满脸风霜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声音颤抖:“我以为我是她妈……可她生病打青霉素,我过敏休克送医,她却一点事都没有……医生说,血型根本不匹配……我养了三个月的孩子,原来不是我的……”
镜头缓缓拉近,母亲的眼泪砸在孩子脸上,她喃喃道:“我不是怪谁……我只是想知道,她的亲生父母在哪?他们会不会也在找她?”
全场寂静无声。
有人低头擦拭眼角,有人攥紧了笔杆。
良久,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白发院士缓缓站起身,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声音沙哑:“是我错了……医学伦理的第一条,本该是知情权。我们总说保护家庭,可有时候,真正的伤害,正藏在‘不知道’三个字里。”
掌声从角落响起,继而席卷整个会场。
法案推进之势,已不可逆转。
当晚,星燧基金会官网发布公告:新生儿基因建档项目正式升级为“生命起点2.0”,将在两年内覆盖全国百强县,联合公安、卫健、民政三大系统建立儿童身份溯源网络。
苏家老宅,东苑书房。
烛火摇曳,映照着苏倾月侧脸的轮廓。
她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指尖轻抚过那份刚刚签完的提案终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真千金回归,全能马甲飒爆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真千金回归,全能马甲飒爆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