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省纪委那两位同志,几乎是逃也似的、满怀着对“破坏招商引资大好局面”的深恶痛绝,和对“爱国企业家典范”的无限敬仰,离开了未来电器厂后,整个工厂的空气,才重新开始流动。
那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混杂着狂喜和敬畏的复杂情绪。
而当省电视台要来采访的消息,由杜建邦亲口宣布时,整个工厂,则彻底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山呼海啸般的狂欢之中!
省电视台!
那是什么概念?
对于江城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城市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们来说,那是一个只存在于黑白电视机里的、遥远而神圣的词汇。是每天晚上七点,伴随着激昂的《新闻联播》片头曲,才会出现在他们生活里的、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东西。
现在,那个世界,要亲自来到他们身边了!
“天呐!省电视台要来咱们厂?我不是在做梦吧?”
“要上电视了!咱们厂要上省新闻了!”
“快快快!回家换身干净衣服!把我那件压箱底的蓝布褂子拿出来!可不能给厂长丢人!”
整个工厂,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炸弹,所有人都沸腾了。工人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一种比发了奖金还要炽热的光芒。他们自发地拿起扫帚和抹布,将车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甚至连机器上的油污,都用布蘸着煤油,擦拭得锃亮,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这份发自内心的、朴素的集体荣誉感,看得张工眼圈都红了。
只有杜建邦,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他当然知道那位审查干部最后那番话的份量。那不是简单的推荐,那是一种政治上的“投名状”,是一种急于弥补过失、并与自己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示好。
这阵风,他必须借。而且,要借得漂亮。
第二天,当那辆印着“省电视台”字样的面包车,缓缓驶入未来电器厂那破旧的大门时,整个厂区,甚至是周围的几条街道,都已经被围观的群众堵得水泄不通。这在江城的历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扛着笨重摄像机的摄像师,和那位戴着眼镜、气质干练的女记者,看着眼前这群虽然衣衫朴素、但一个个精神抖擞、腰杆挺得笔直的工人,看着这个虽然破旧、但被打扫得窗明几净的工厂,眼神里都闪过一丝诧异。
采访,就在车间里,在一台刚刚组装完成的、崭新的“未来牌”电风扇旁进行。
“杜厂长,您好。我们了解到,您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一个濒临破产的街道小厂,打造成了如今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能够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明星企业。很多人都对您充满了好奇,称您为‘点石成金’的商业奇才。您能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分享一下您成功的秘诀吗?”
女记者的提问,很官方,也很尖锐,直接将“赚钱”这个敏感的话题,摆在了台面上。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想听听这位年轻的传奇厂长,会如何回答。
镜头前,杜建邦依旧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中山装,脸上带着一丝面对镜头的、恰到好处的腼腆和局促。他没有看镜头,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自己身旁那些眼神里写满了期待的工人们。
他笑了笑,那笑容,真诚而朴素。
“同志,您过奖了。我不是什么奇才,我只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返城青年。”
他的开场白,让记者和摄像师都愣了一下。
“如果说,真有什么秘诀的话,”杜建邦顿了顿,他指了指自己身后那些工友,又指了指身边那台安静运转的电风扇,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递了出去,清晰,而有力。
“那秘诀,就是他们,和它。”
“我刚接手这个厂子的时候,这里死气沉沉,工人们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看不到一点希望。他们不是不努力,不是不优秀,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们挺直腰杆,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价值,去赢得尊重的机会。”
“我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只是告诉他们,只要肯干,就一定有饭吃,有钱拿。我只是把本该属于他们的尊严和希望,还给了他们。”
“至于这台电风扇,”他的手,轻轻抚摸着风扇光滑的外壳,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它身上,凝聚了我们全厂几百号人的心血和智慧。它的电机,是我们不眠不休,攻克了几十个技术难关,自主研发出来的!它的外壳,是我们把一堆报废的机器,修修补补,重新变废为宝,自己生产出来的!”
他没有谈论自己赚了多少钱,没有炫耀自己那神乎其技的手段,更没有提及自己那堪称史诗的全国布局。
他只是在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讲述着一个关于“希望”、“尊严”和“奋斗”的故事。
他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的工人和脚下这片土地。他将自己的成功,完美地诠释为“响应国家改革的伟大号召”、“发挥集体智慧的伟大胜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卖冰棍,解锁全球资产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开局卖冰棍,解锁全球资产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