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没有走。
他坐在石台边上,紫竹笔插在裂缝里,手一直放在墨核上。那颗透明的晶体还有点烫,像刚从身体里拿出来一样。风吹过来,很冷,吹动了他的衣服。但他一动不动。他知道刚才看到的不是梦。那些字是真的,会动,还会回应他的心跳。它们不是刻出来的,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像是有人在说话。
青光又出现了。
这次他不惊讶了。光从石头缝里流出来,像水,也像雾。几个字慢慢出现:魂兮归来,照我故土;字不成章,心已通古;若有一人,识得此语……
每个字都在轻轻抖,像是被人推上来的一样。刘斌赶紧拿出纸笔记下。笔尖沙沙响,像在吃叶子。他不敢抬头,怕漏掉一个字。写完最后一个字,他伸手去碰地上的光。手指刚碰到,字就散了。掌心留下一点暖,不像温度,倒像有人握了下手。
他心里一紧。
这种感觉他有过三次。前三天夜里也出现过一次,当时他以为是错觉。那天他在训练场巡逻,忽然脚底发热,低头一看,地上有淡淡的青色痕迹,写着半句诗:“……归路难寻”。他蹲下去看,字却没了,只有一点热留在鞋底。他觉得可能是阵法残留,没在意。
但现在连续两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时间也一样——都是半夜十一点半,月亮最亮的时候。这地方有问题。
他把墨核放回玉盒,摆在石台上。然后坐下,闭眼,调整呼吸。他记得张红说过,诗气和地脉都有节奏。只要听懂它的节奏,就能让它说话。
风停了。
远处的声音也远了。脚步声、口号声、兵器碰撞声,全都听不清了。他耳朵里只剩下自己的心跳。一下,一下,慢慢和地下的节奏对上了。
一开始只是轻微震动,像远处敲钟,声音很小。但他静下来后,节奏变清楚了——不是简单的跳动,而是一段复杂的节拍,有快有慢,像一首没写完的五言诗,少了第三句。
他试着用呼吸配合。
吸两下,呼三下,再吸一下,停半秒——正好和地下的节奏一样。突然,一股暖流从脚底冲上来,直通背上。他没睁眼,却“看见”了。
眼前不是黑的,是一片青色的空间。很多断掉的文字飘在空中,有的完整,有的只剩一半,像被风吹散的纸页,在空中转圈。中间有一道大裂口,把这片文字世界分成两半。裂口两边,有九根金色的光柱影子,其中一根特别暗,快要灭了。
那是第九根柱子。
也是张红最后站的地方。
三年前,北陵塌了,诗脉断了。他们九个人一起封住归墟入口,最后用命换来的结果,只留下八根断柱撑着局面。张红本来可以逃,但她留下来最后一刻,把自己的诗魂注入地脉,变成一条锁链。她曾对他说:“如果你哪天听见地下的诗,别怕,那是我在找你。”
他当时不信。
现在他信了。
月光照下来,废墟一片银白。
青光再次亮起,比之前更亮。这次字没有消失。它们浮在空中,一圈圈转,最后拼成一句话——便知我从未真正离去。
刘斌猛地睁开眼。
这句话不是出现在地上,而是直接进了他的脑子。他没读,但知道怎么念,哪个音拉长,哪个字压低。就像小时候背诗,不用看也能顺口说出来。
他站起来,膝盖咔咔响。三天没睡,肋骨旧伤一直在疼,但他顾不上。他翻出之前记下的残句,一张张铺在地上。这些字歪歪扭扭,不像任何已知的诗体,可每一笔都让他觉得很熟。那种熟悉,不是来自记忆,而是从身体深处冒出来的——好像这些字本来就是他的一部分,只是很久没想起来。
他拿出墨核,放在最中间。
蓝光升起,和其他八根断柱的方向连在一起。金线一闪一闪,像在传消息。他忽然明白了——这不是普通的留言。这是钥匙。一把要用真心才能打开的锁。
它不是给所有人的。
它是专门留给他的。
只有他能听见,只有他能看见,只有他能感受到那份温度。因为他是那个曾和她一起写下《春夜别》的人,是那个在竹楼外守了一整夜,等她补完最后一句诗的人。
他必须再等一次。
第二天白天,他照常巡查。
第四区有人练“长短交鸣”,这是一种高级诗技,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念短调引气,另一个接长律聚势。今天节奏乱了,声音杂,打断了别人冥想。刘斌走过去,只说了两个字:“换位。”那人愣了一下,换了位置,气息立刻顺了。
第五区一个新人控制不住诗力,情绪激动,强行催动铭文,结果反噬爆发,差点伤到同伴。刘斌几步上前,一手按住他肩膀,另一手在他胸前画了一道符。光一闪,青年倒在地上,脸色发白。“你太急了。”刘斌说,“诗不是武器,是心声。心乱,诗就崩。”
第六区两人合作失败,阵法炸了半堵墙。尘土飞扬中,刘斌冲进去,紫竹笔一挥,在空中划出三道弧线,稳住了失控的地脉。他落地后没说话,只是盯着那两人看几秒,直到他们低头,才离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诗魂封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诗魂封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