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结‘诗盾九重’,弓弦上弦,琴阵前置,所有残阵补位,不得擅自出击。”
命令下达的瞬间,全军调动如臂使指。伤者拄拐列阵,断臂之人用嘴衔箭,老卒执旗立于阵心,少年兵紧握诗简,眼中无畏。一面面战旗猎猎作响,上面镌刻的诗句逐一亮起,汇成一道流动的光幕。
就在这时,敌阵中央传来一阵低沉的吟诵。
那是《归墟引》的前四句。
由一尊缓缓升起的青铜战俑口中念出。
战俑高达十丈,通体覆盖斑驳铜绿,手持断裂的诗碑,碑面上正是那首禁诗的残篇。每念一个字,刘斌体内的银纹就剧烈灼痛,仿佛血脉被强行拉扯,五脏六腑都在共振。他踉跄了一下,单膝微屈,差点跪倒。
全军骚动。
有人不受控制地重复那几句诗,有人跪地捂头痛苦呻吟。防线动摇,士气骤降。一名年轻士兵突然拔剑自刎,临死前喃喃道:“……归来兮,魂归故里……”
“有人疯了!别听那声音!”
“这是高阶诗频入侵,他们正利用《归墟引》残句反向激活我方诗魂弱点!”沈墨瞳孔骤缩,迅速调出精神屏障模块。
刘斌咬破舌尖,血腥味在口中炸开。他强迫自己清醒,脑海中闪过父亲夜里常哼的调子——那是他小时候,老人在月下轻诵的歌谣,温柔得像摇篮曲。可如今,那调子竟与眼前的战俑诵读同源。
“你唤醒我,我也曾是你。”他低声说,声音沙哑却坚定。
然后,他抬起手,将手中那根从战场上捡起的断笔插进焦土。
笔杆直立,像一面旗。
“诗不在碑,而在人心!”他声音陡然拔高,穿透风沙,“他们拿走的是文字,带不走的是意志!想用我们的根来压垮我们?那就让他们看看——”
他跃上更高处,双臂张开,以身为笔,以意为墨,在空中划出一个巨大的“战”字。
刹那间,天地变色。
金色诗力自他体内奔涌而出,化作万道流光洒向全军。那些残兵旧甲纷纷挺身,伤者拄拐站起,断弦的弓重新拉满。战旗猎猎作响,有人开始低声吟诵自己的诗——不是统一流传的战歌,而是属于个人的记忆与信念:一句是母亲临终前的叮咛,一段是故乡山河的模样,一行是少年时写给远方的信。
这一字非他独创,而是千万人心中早有的呐喊,此刻不过借他之手,落于苍穹。
“这不是命令,是唤醒。”林砚秋望着那道金光,低语道。
影武军的脚步第一次出现了迟滞。
那尊十丈高的战俑停下诵读,蓝火般的眼眶转向刘斌,仿佛隔着千军万马,看到了那个血脉相连的后人。
风忽然静止。
接着,战俑缓缓抬起手,将诗碑高举过顶。
碑文残缺处,竟浮现出新的字迹——
是《归墟引》的第五句。
刘斌的银纹猛然炸开,整条手臂如同被火焰贯穿。他踉跄一步,却仍站着。
他知道这首诗本不该存在。
《归墟引》共四句,历代皆知,第五句从未现世。传说中,写下第五句之人,必遭天谴,魂飞魄散。而此刻,那字迹浮现的方式,竟与他体内银纹的脉络完全吻合。
“这不可能……”沈墨盯着阵盘,指尖发抖,“第五句的内容……是‘吾以血为墨,续命于诗’。”
她猛然抬头:“这是……献祭之句!一旦完整,整首诗就会成为召唤仪式,彻底激活归墟之力!”
林砚秋十指染血,仍不肯离琴。她用仅剩的两根完好的弦,弹出一段极低的嗡鸣,稳住中军节奏。每一次拨弦,胸口就传来撕裂般的痛,但她没停。她知道,只要琴声不断,就能压制部分诗频入侵。
裴照抹掉嘴角血迹,刀尖点地,转向东线缺口:“三组跟我上!拦不住他们,就拖住!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让后方有机会破局!”
战士们齐声应诺,声音嘶哑却坚决。
沈墨在后方疾步穿梭,阵盘不断报警。她发现敌方诗频正在分裂成多个子频,像是准备同时攻击不同阵型节点。她刚要开口示警,却发现通讯频道里多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加密信号段——它不在任何已知编码库中,却与《归墟引》的韵律高度相似。
她瞳孔一缩。
“这频率……不是复制的。”她喃喃道,“是回应。”
就像是……有人在另一个时空,也在诵读这首诗。
刘斌站在风中,望着那尊诵诗的战俑。
战俑突然低下头,蓝火般的眼眶直视着他。那一瞬,刘斌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脸——苍老、疲惫,却又带着某种解脱般的平静。
“你终究还是来了。”他在心中默念。
他知道,这一战不会再有退路,也不会有奇招逆转。敌人拿出了最后的底牌,而他也必须亮出全部的背负。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拔出腰间短刃,割开手掌,鲜血顺着指尖滴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诗魂封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诗魂封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