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英仙臂那片能量沸腾的高能区域,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形的风暴洗礼。“远航者”号意识载体内部,陈博士、傅水恒教授以及小博文,他们的感知似乎被磨砺得更加敏锐,对宇宙中那些细微、冰冷、而非仅止于炽烈狂暴的存在,拥有了更强的洞察力。当外界的辐射背景终于降至一个相对温和的水平,一种深邃的、近乎绝对的宁静笼罩了他们。这种宁静,不同于虚空本身的寂寥,更像是一种……被遗忘的孤独。
“陈伯伯,外面好安静啊,”傅博文的声音在共享意识空间里响起,带着一丝经历过喧嚣后的放松,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好像……比之前黑的地方还要黑。”
傅水恒教授微微颔首,他那经过岁月与智慧沉淀的意识体,更能体会这种“静”与“黑”的异常之处。“确实,陈博士。此处的星际尘埃似乎异常稀薄,没有邻近的恒星照亮,连远处星云的背景光也仿佛被某种东西吸收了。这是一种……缺乏光源引力的空洞感。”
陈博士的意识光芒稳定而专注,如同在黑暗中导航的灯塔。“你们的感知非常准确。我们正经过一片星际介质的‘空洞’区。这里缺乏大质量恒星,引力场相对平缓,正是……‘它们’可能潜藏的地方。”
“它们?”傅博文好奇地追问。
“流浪行星。”陈博士缓缓吐出这个词汇,带着一种探寻未知的郑重,“或者称为孤儿行星、自由漂浮行星。它们不围绕任何恒星运行,脱离了母恒星系统的引力束缚,独自在广袤的星际空间中漫游,如同宇宙中沉默的流浪者。”
这个概念让傅博文瞪大了“眼睛”:“啊?行星可以不绕着星星转吗?那它上面是不是永远都是黑夜?会不会有外星人住在上面?”
傅水恒教授也被这个想法所吸引,抚须沉吟:“无星可依,无光无热……这确实是宇宙中最极致的孤独之一。生命的诞生,需要能量的源泉,这样的世界,恐怕……”
“这正是我们想要探寻的奥秘。”陈博士接过话头,同时操控“远航者”的探测系统进入最高灵敏度的扫描模式。“传统的行星发现方法,如凌星法、径向速度法,对流浪行星几乎无效。我们需要依靠更间接、更精妙的手段。”
他开始了如同宇宙侦探般的推演与搜索,并一边操作,一边向一老一少详细解释。
“首先,是引力微透镜效应。”陈博士调出了复杂的空间曲率模拟图,“即使一颗行星本身不发光,只要它有质量,它的引力就会弯曲周围的空间。当它恰好从我们与某一颗遥远的背景恒星之间穿过时,它的引力会像一块透镜一样,短暂地聚焦并增亮那颗背景恒星的光芒。虽然这种事件概率极低,持续时间极短,但却是发现这些黑暗流浪者的有力手段之一。”
三人的意识跟随着模拟,看到一颗遥远的星点,因为一个看不见的质量体的经过,而短暂地明亮起来,旋即恢复原状。这个过程短暂得如同眨眼。
“其次,是它们自身微弱的红外辐射。”陈博士切换了探测波段,从可见光转向了红外。“即使是流浪行星,在其形成之初,也残留着内部的热量,或者由放射性元素衰变提供微弱能源。这些热量会以长波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出来。虽然相对于恒星微不足道,但在宇宙背景3K绝对零度附近的极端低温环境下,这一点点热源,就如同黑暗冰原上的一点余烬,可以被我们高度灵敏的红外传感器捕捉到。”
视野再次切换,原本漆黑一片的虚空,在红外波段下,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图景。宇宙背景辐射如同冰冷的幕布,而一些极其暗淡、几乎与背景噪声难以区分的红点,需要最精密的算法才能识别。
“还有,它们可能拥有的原始大气。”陈博士补充道,“如果一颗流浪行星足够大,引力足够强,它可能保有形成初期捕获的原始大气,主要是氢和氦。在某些特定波段下,这些大气可能会有极其微弱的吸收或发射特征。或者,如果它内部活动剧烈,拥有火山,喷发物也可能在特定波段留下痕迹。”
时间在这种极其精细的、大海捞针般的搜索中缓缓流逝。宇宙的广袤与物质的稀疏,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寻找一颗不反射光、只依靠自身微弱热辐射和引力效应示踪的黑暗星球,其难度超乎想象。傅博文起初的兴奋渐渐被等待的耐心取代,傅水恒教授则沉浸在这种运用多重线索进行宇宙级推理的过程中。
突然,“远航者”的中央处理系统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无比的提示音。同时,在红外波段与引力场扫描叠加的综合视图上,一个极其暗淡、但在算法优化下已然清晰起来的红色光点,被高亮标记出来!它并非完全静止,而是在以相当可观的自行速度,相对于遥远的星空背景,缓缓移动。
“锁定目标!”陈博士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距离约7光年,质量预估为木星的3.5倍,表面模型估算温度……低于零下200摄氏度。确认是一颗流浪行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