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宇宙并非总是寂静的真空。在穿越了英仙座旋臂边缘那片广袤而寒冷的星际尘埃云后,“巡天者”号仿佛从一片朦胧的灰色纱幕中驶出,闯入了一个光与热的炼狱,一个生命与死亡的宇宙竞技场——一个规模远超猎户座星云的巨大恒星形成区。
傅水恒老先生站在主观察舱的中央,深邃的目光透过巨大的复合材质舷窗,凝视着窗外那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瑰丽与狂暴。无数颗新生恒星的胚胎——原恒星,包裹在浓密的尘埃和气体云茧中,如同宇宙母体中沉睡的巨人,散发着朦胧而温暖的红外光辉。一些更早诞生的蓝色巨星已经点燃,它们发出的强烈紫外辐射和恒星风,像无形的雕刻刀,正在猛烈地吹扫和侵蚀着周围的星云物质,塑造出无数座高达数光年的巨大气体山脉和深邃峡谷。
“我们到了,”傅水恒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肃穆,“宇宙中最伟大的诞生现场之一。在这里,物质在引力的驱使下聚集、坍缩,最终点燃那足以照亮星海的火焰。”
陈智林博士站在他的侧后方,手中的数据板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各项读数:“引力异常指数持续飙升,背景辐射温度在急剧升高,傅老,我们正接近一个……一个能量汇聚的核心区域。这里的分子云密度是猎户座的数十倍,引力不稳定性达到了临界点。”
年幼的傅愽文趴在最前面的舷窗上,整张小脸几乎都贴在了冰冷的玻璃上,眼睛瞪得大大的,映照着窗外那片流光溢彩、变幻莫测的星云。“爷爷,陈叔叔,那些一闪一闪的,像宝石一样亮晶晶的是什么呀?还有那边,好大一团红色的云,好像在动!”
陈智林走到他身边,蹲下身,指着全息星图上标注出的一个被高亮圈出的、剧烈扰动的区域:“愽文看得真仔细。那些‘宝石’是刚刚结束引力收缩阶段,表面开始发光的原恒星。它们还很不稳定,所以光度会变化。而你说的那团巨大的红色云彩,我们称之为‘博克球状体’,是密度更高的冷暗星云,在内部引力和外部辐射的压力下,它正在收缩,很可能……就是下一颗恒星的摇篮。”
傅水恒微微颔首,目光依旧锁定着那片能量核心区:“智林,调整航向,靠近‘孵化场-NGC 6357’区域。传感器显示,那里有一个质量异常庞大的‘星前云核’正处于坍缩的最终阶段。我们或许有幸,能亲眼见证一位‘巨星’的诞生。”
“巡天者”号轻盈地调转方向,像一叶扁舟,谨慎地滑行在由炽热等离子体和宇宙射线构成的汹涌波涛之中。越靠近目标,舷窗外的景象越发令人窒息。原本弥散的气体和尘埃在无形的引力巨手揉捏下,形成了巨大的漩涡状结构,中心区域亮得令人无法直视,即使是飞船的智能滤镜系统,也需要不断调整曝光度,才能勉强分辨出其中的细节。
“看那里!”陈智林指向主屏幕上一个经过多重光谱分析后构建的动态模型。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气体尘埃盘,中心是一个已经变得不透明、炽热无比的致密核心。“原恒星Lar-181,质量初步估计为太阳的45到50倍。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吸积着周围盘状物质。”
傅愽文好奇地问:“陈叔叔,吸积是什么?它是在吃东西吗?”
陈智林被孩子的比喻逗笑了:“很形象的比喻,愽文。你可以这么理解。这颗‘恒星宝宝’的引力非常强大,就像一张大嘴,把周围盘子里的‘食物’——也就是气体和尘埃,不断地吸过去,吃掉。它吃得越多,自身质量就越大,核心的温度和压力也就越高。”
飞船的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可感知的信息。一阵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声通过舱内扬声器响起,那是物质以接近十分之一光速撞击到原恒星表面时产生的引力波震动,被转换成了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范围。这声音雄浑而有力,仿佛一颗沉睡在云茧中的宇宙心脏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搏动。
傅水恒闭目倾听了片刻,缓缓道:“这是引力的序曲,是物质在自身重量下崩塌时唱出的挽歌,也是新生命诞生前的阵痛。”
时间在宇宙尺度下流逝,但对于观察舱内的三人而言,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的期待。数小时过去了,原恒星Lar-181的核心在引力的狂暴挤压下,密度和温度已经攀升至一个匪夷所思的临界点。核心的氢元素早已被电离,形成炽热的等离子体。压力之高,使得电子被紧紧挤压到原子核附近,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急剧缩小。
“核心温度突破一千万开尔文!”陈智林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50克!量子隧穿效应概率正在指数级增加……我们即将达到氢核聚变的点火条件!”
突然,所有的传感器读数都出现了一次剧烈的峰值跳跃。舷窗外,那原本只是亮得刺眼的原恒星核心,猛地向内“收缩”了一下——这是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实际上是核心在达到临界点前的最后一次剧烈调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