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气密门在身后无声滑闭,将“夜鹰”巢穴内恒定的温暖、洁净的空气和仪器低沉的嗡鸣彻底隔绝。矿坑底部特有的、混杂着尘土、铁锈和辐射尘埃的冰冷气息瞬间涌入肺叶,带着一股粗粝的真实感,刺得陆锋喉咙发痒,忍不住低咳了几声。晨雾如同粘稠的灰色纱幔,笼罩着巨大的矿坑,能见度不足五十米,嶙峋的岩壁和废弃的机械残骸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蛰伏的巨兽骨架。
短暂的、被圈养般的安全感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无处不在的危机感和沉重的孤独。陆锋紧了紧身上那件“夜鹰”提供的、略显宽大但保暖性不错的灰色冲锋衣,将背包带勒得更紧一些。左臂在外固定支架和药物的作用下,疼痛已转为一种深沉的酸胀和束缚感,活动仍受限,但至少不再影响基本的平衡和右手动作。体力恢复了七八成,足以支撑一场艰苦的跋涉,但远未达到巅峰。
他站在原地,花了半分钟让眼睛适应外界昏暗的光线,耳朵捕捉着雾气中的任何异响——只有风穿过岩缝的呜咽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碎石滚落声。他抬起手腕,看了一眼“夜鹰”给的导航仪,屏幕上是三个被标记出的坐标点,呈扇形分布在前方西北方向的荒原深处,最近的一个也有近二十公里。下面是“夜鹰”冷冰冰的备注:“优先搜索顺序:绿洲洼地 > 废弃雷达站 > 裂谷观测点。注意辐射指数及生物信号。非必要不交战。保持通讯静默。”
绿洲洼地?这片死寂的荒原上真的还有“绿洲”存在?陆锋心中存疑,但这是目前最明确的线索。他辨明方向,将导航仪调至最低亮度,深吸一口冰冷的雾气,迈开了脚步。
脚步落在碎石地面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在寂静的雾中显得格外清晰。他尽量选择有阴影和掩体的路线,借助雾气的掩护,像幽灵一样在矿坑边缘复杂的地形中快速穿行。脑海中反复回忆着“夜鹰”提供的生存手册要点:如何利用地形起伏隐藏行踪,如何通过风声和动物(如果还有的话)的异动判断危险,如何识别“基石”巡逻队留下的痕迹……
离开相对安全的巢穴,重新踏入这片危机四伏的废土,每一步都如同行走在刀尖上。对张伟和老赵的担忧,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心头。低于百分之十的生存概率……他不敢细想,只能强迫自己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道路上:避开那片反射着不正常油光的积水洼(可能是辐射泄漏),绕开那条看似平坦实则布满松软流沙的干涸河床,警惕远处山脊线上任何可能反光的位置(狙击点?)。
两个小时后,雾气逐渐散去,惨白的日头爬上灰黄色的天空,温度开始回升。陆锋已远离矿坑区域,进入了一片更加荒凉、被洪水反复冲刷切割的戈壁地带。四下望去,除了龟裂的土地、风化的岩柱和零星枯死的灌木,别无他物。孤独感如同附骨之疽,随着体力的消耗和环境的严酷而愈发强烈。他只能靠不断确认导航仪上的坐标和缩短的距离来维持希望。
中午时分,他在一处背风的岩石阴影下短暂休息,补充水分和能量棒。干硬的压缩食物刮过喉咙,带来微不足道的饱腹感。他拿出林舒的那本日志,摩挲着粗糙的封面,仿佛能从上面汲取一丝力量和温暖。日志里那些绝望的字句和“夜鹰”透露的可怕真相,让他更加坚定了找到同伴、揭开“基石”阴谋的决心。
休息了十五分钟,他再次起身。下午的路程更加艰难,烈日曝晒,缺乏遮阴,地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水消耗得很快。他必须按照“夜鹰”指导的方法,寻找可能含水的植物根系或岩石冷凝水,但收获甚微。喉咙如同着火,嘴唇干裂起皮。
傍晚时分,当他翻过一道布满尖锐碎石的山梁时,导航仪发出轻微的震动提示——第一个目标点,“绿洲洼地”就在前方不到两公里处。
陆锋精神一振,压下疲惫和干渴,加快脚步。然而,当他靠近洼地边缘,借助望远镜观察时,心却沉了下去。
所谓的“绿洲”,早已名存实亡。洼地中央确实曾有一个小湖,但如今已完全干涸,只剩下龟裂的湖底和一片白花花的盐碱。湖边稀疏分布着一些枯死的胡杨和红柳的黑色骨架,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更令人不安的是,湖岸边散落着一些新鲜的篝火痕迹、空罐头盒和车辙印!而且不止一种车型!脚印杂乱,有军靴印,也有普通的徒步鞋印!
这里近期有人活动过!而且不止一拨人!
是敌是友?陆锋立刻伏低身体,借助枯树的掩护,仔细搜索洼地内的每一个角落。没有看到人影,但他在一处背风的断墙下,发现了有人短暂驻扎的痕迹:熄灭不久的篝火堆(灰烬还有余温)、几个随意丢弃的矿泉水瓶、以及……一小片沾有暗红色污迹的绷带!
血迹!新鲜的血迹!
陆锋的心脏猛地揪紧!是张伟还是老赵?他们在这里遭遇了什么?是受伤了,还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潮汐陷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潮汐陷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