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理疗室那三十分钟的微电流理疗,对陆锋而言,漫长如一个世纪。微弱的电流刺激着伤口周围的神经末梢,带来麻木的痒感,但远不及他内心焦灼的万分之一。与张伟那短暂、惊险的接触,像在刀尖上完成了一次信息传递。希望的种子已经埋下,但能否发芽,能否在“曙光”基地这片看似肥沃实则充满毒素的土壤中存活,全是未知数。
回到隔离病房后,陆锋强迫自己进入一种极致的冷静状态。他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将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低功耗,大部分时间闭目假寐,减少与医护人员的交流,只在必要的检查时表现出恰到好处的虚弱和配合。他需要时间,需要让身体更快恢复,更需要等待张伟那边的消息。每一次护士巡查,每一次送餐,他的耳朵都像最灵敏的雷达,捕捉着门外走廊的任何异常动静,尤其是关于“康复科设备故障”、“通讯维护派工”之类的只言片语。但几天过去,风平浪静。
这种平静,反而让人更加不安。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预示着更大的暗流在深处涌动。
与此同时,在基地另一端的通讯维护中心,张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精神折磨。
那天从康复科回来后,他像丢了魂一样,连续几天工作都心不在焉,差点在清洁精密电路板时造成短路,引来主管严厉的警告。陆锋传递的信息像一颗炸弹,在他脑海里不断回响。“夜鹰”、“不要相信医生”、“频道244”、“水浑了”……每一个词都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那个神秘的敲击者是谁?是基地内部的叛徒?是外部势力的间谍?还是……一个测试忠诚度的陷阱?
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的心脏。他下意识地避开了B-7工作台那台可以接触调试界面的主机,宁愿回到废件堆里做一些最基础、最不引人注意的清理工作。他害怕那个未知的“频道244”,害怕一旦尝试连接,就会触发警报,将自己和整个团队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每当夜深人静,躺在狭窄的宿舍床上,听着同屋其他“工人”沉重的鼾声,陆锋苍白而坚定的脸、林舒和朵朵期盼的眼神、还有老赵石坚他们沉默的信任,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退缩,意味着坐以待毙。尝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激烈思想斗争后,求生的本能和团队的责任感最终压倒了恐惧。他决定冒险一试。
机会出现在一次夜间值班。通讯中心实行轮班制,每周有一次轮到张伟独自留守外围设备监控室,负责记录基础运行数据和应对简单报警。这是一个相对独立且监控稍松的时间段。
凌晨两点,确认监控探头有短暂盲区(他之前偷偷观察记录下的规律)后,张伟像做贼一样,溜到B-7工作台,启动了那台备用主机。他的手心全是汗,心跳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如同擂鼓。他快速敲击键盘,调出底层调试界面,输入一串复杂的指令,尝试激活一个他之前研究系统日志时发现的、可能存在的、用于紧急情况下绕过常规监控的备用跳频协议——他私下将其编号为“频道244”。
屏幕闪烁了几下,跳出一个极其简陋的命令行窗口,背景是深邃的黑色,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光标在闪烁。成功了!这个隐藏频道真的存在!
他颤抖着手,戴上耳机,将音量调到最低。耳机里传来一阵比常规频道更加纯净、但也更加微弱的背景静电噪音。没有语音,没有信号,只有一片死寂。他不敢发送任何信息,只能屏住呼吸,全力倾听。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就在他几乎要放弃,以为这只是一个废弃通道时,耳机里突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规律的“滴滴”声!
是摩尔斯电码!和陆锋描述的一样!
张伟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他立刻抓起纸笔,疯狂地记录下那些点划符号。
“夜鹰呼叫目标。状态确认。”
对方主动呼叫了!张伟强压激动,继续记录。
“基石计划三期启动。筛选标准:免疫适应性阈值提升至LV4,神经耐受性要求新增。首批‘适格者’转移倒计时:72小时。”
信息如同冰水浇头,让张伟瞬间手脚冰凉。基石计划!三期!免疫适应性?神经耐受性?适格者转移?72小时?!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极其不祥的图景!这根本不是什么幸存者救助计划,听起来更像是一场冷酷的人体筛选和实验!
“目标(陆锋)血液样本初筛异常,基因序列显示高潜力适配性,已被列为优先观察对象。转移名单待定。”
陆锋果然被盯上了!而且是因为他的“基因序列”?张伟感到一阵恶寒。
“内部监控已加强。议会直属‘清道夫’小队活跃度增加。谨慎接触。下一次通讯时间:明日此时。如需紧急联络,使用本频道发送单次脉冲信号。夜鹰完毕。”
信号中断,耳机里恢复了噪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潮汐陷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潮汐陷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