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指挥使司内的官兵们看到密信和笔迹对比图,顿时哗然。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上司竟然是通敌卖国的奸贼,脸上满是愤怒与失望。
“周显,你这个卖国贼!我们再也不跟着你了!”一名军官大喊一声,率先打开大门,率领手下士兵投降。
有了带头者,其他官兵也纷纷倒戈,打开大门,迎接沈砚的军队。周显见状,知道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冲上来的新军将士死死按住。
沈砚走进卫指挥使司,看着被押跪在地上的周显,眼神冰冷:“周显,你还有何话说?”
周显面色死灰,知道再无辩驳的余地,颓然道:“我……我认罪。”
沈砚当即下令,将周显打入死牢,同时接管江州卫的兵权,任命赵虎为代理卫指挥使,整顿军纪,加强防御。
此举再次震动了江州官场,那些与周显有牵连、或心存异心的官员,无不心惊胆战,再也不敢暗中作梗。
解决了内鬼的问题,沈砚终于松了一口气。可就在这时,一封来自原州的书信,送到了他的手中。信封上的署名,是王守诚。
沈砚心中疑惑,他与王守诚曾因政见不同,结下不少旧怨。如今他凯旋归来,王守诚为何会突然发来书信?
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言辞恳切的贺信。信中,王守诚对沈砚平定沿海之乱、斩杀卡尔文的功绩大加赞赏,称其为“大明之幸,百姓之福”,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旧怨尽消”的意味。
但沈砚仔细阅读后,却从中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信的末尾,王守诚写道:“沈兄之才,举世罕见,然功高震主,古已有之。江南已定,望兄适可而止,莫要卷入朝堂纷争过深,以免引火烧身。”
沈砚看着这几句话,陷入了沉思。王守诚的提醒,看似善意,实则暗藏深意。他是在提醒自己,此次缴获的密信牵扯到徐阁老一党,一旦将证据送京,必然会引发朝堂的轩然大波。而他作为此案的关键人物,功劳越大,越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也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功高震主,适可而止?”沈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深知,自己早已卷入这场纷争,想要置身事外,已是不可能。徐阁老一党通敌卖国,罪无可赦,他若视而不见,便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辜负了牺牲的将士,辜负了天下百姓。
“无论前路多么凶险,我都必须走下去!”沈砚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他当即召集手下,将缴获的沿海布防图、通敌密信等关键证据仔细整理,密封成册。然后,他挑选了一名最为可靠、骑术精湛的校尉,命令道:“你立刻带着这些证据,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直接呈给陛下!务必确保证据安全,不得有任何闪失!”
“末将遵命!”校尉接过密封的证据,郑重地拱手行礼,转身快步离去。
看着校尉远去的背影,沈砚心中清楚,这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必将在京城掀起一场滔天巨浪。江南的斗争,早已不仅仅是地方上的平倭之战,而是牵扯到朝中派系之争、忠奸之辨的生死较量。
徐阁老作为内阁首辅,势力盘根错节,党羽众多。此次通敌密信被曝光,他绝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动用一切力量进行反扑。朝堂之上,必将再次陷入血雨腥风的争斗。
而他沈砚,作为这场风暴的发起者,必将成为徐阁老一党的眼中钉、肉中刺。未来的路,注定更加艰难,更加凶险。不仅要面对徐阁老一党的疯狂报复,还要时刻提防“功高震主”的隐患,甚至可能还要应对来自内廷的算计。
但沈砚无所畏惧。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京城的方向,眼神坚定。他手中握着铁证,心中怀着对家国的忠诚,对百姓的责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会一往无前,将这场正义之战进行到底。
京城的风,已经开始涌动。一场关乎朝堂格局、忠奸善恶的终极较量,即将拉开序幕。而沈砚知道,他的战场,已经从江南的沿海与深山,转移到了那座金碧辉煌、却又暗流涌动的帝都。
喜欢大明第一权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明第一权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