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岁末,省城的街道已染上淡淡的年味儿,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映得“念桃食品”总店的金字招牌愈发鲜亮。苏念桃站在二楼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门庭若市的景象,嘴角噙着欣慰的笑意。柜台前,顾客排着长队,收银员麻利地打包、收款,玻璃罐里的养生酱菜、招牌卤味琳琅满目,枸杞的艳红、红枣的温润与酱色的醇厚交织,氤氲出诱人的香气。
“苏总,这是全年的财务报表。”会计小陈捧着文件夹走进来,脸上难掩兴奋,“5家分店加1家‘念桃小馆’饭店,全年总盈利10万零8千!尤其是养生酱菜,占了总销售额的六成,上海、南京的经销商还在催货呢。”
10万元,在1994年堪称天文数字——彼时国企干部月薪不过八百,普通工人两百出头,这笔钱足以在省城核心地段购置一套宽敞的三居室,或是顶得上普通家庭十几年的总收入 。苏念桃接过报表,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心中百感交集。从红星大队的小推车摆摊,到如今拥有六家店面的连锁规模,从单一的腌菜到涵盖酱菜、卤味、家常菜的多元产品线,这一路的艰辛与坚持,都化作了报表上实打实的成绩。
她想起创业初期的不易,想起面对“味鲜源”低价冲击时的焦虑,想起和苏卫东、老周在实验室反复调试配方的日夜,更想起陆沉渊始终如一的支持。如今,“念桃食品”已成为省城响当当的品牌,连锁经营的模式既顺应了90年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更凭借“灵泉发酵、健康养生”的独特标签,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楼下“念桃小馆”里,用酱菜搭配的家常菜供不应求,酱排骨、卤鸡爪成为食客必点的招牌,甚至有外地游客专门循着名气而来,只为尝一口地道的灵泉风味。
正思忖间,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是陆沉渊打来的。“念桃,忙完没?过来看看我的新公司。”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苏念桃驱车赶往城郊的工业区,远远就看到“沉渊汽修公司”的崭新招牌矗立在厂房顶端,蓝白相间的墙面整洁明亮,比原来的小服务部气派了不止一倍。走进厂区,开阔的维修车间里停放着几辆待修的汽车,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忙碌着,工具摆放得井井有条。陆沉渊正陪着一位客户检查车况,看到苏念桃进来,笑着迎了上来。
“怎么样,还不错吧?”陆沉渊拉着她参观,语气中满是自豪,“原来的服务部规模太小,跟不上需求,现在扩大了三倍,增加了电喷系统维修、钣金喷漆等新项目,还招了两个懂技术的大学生。今年全年营收20万,比去年翻了两番。”
90年代的汽修行业正值黄金期,私家车开始逐渐普及,公务车维修需求旺盛,掌握核心技术的汽修厂不愁客源。陆沉渊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诚信经营,从最初的夫妻小作坊,一步步发展成拥有十几名员工的正规公司,甚至成了周边几家企业的定点维修单位。“现在不仅修民用车,还承接单位的车队维修,下一步我想引进更先进的诊断设备,再开一家分店。”陆沉渊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苏念桃看着他满是油污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心中暖意融融。夫妻二人,一个深耕食品行业,一个专注汽修领域,各自在擅长的赛道上发光发热,又彼此扶持,成为了对方最坚实的后盾。
傍晚时分,夫妻俩一同回家。推开家门,温暖的灯光扑面而来,婆婆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炖肉的香气弥漫全屋。五岁的陆向阳和三岁的陆向红听到开门声,立刻从客厅跑过来,扑进他们怀里。
“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啦!”向阳仰着小脸,献宝似的举起一幅画,“这是我在幼儿园画的全家福,有爸爸、妈妈、奶奶,还有我和妹妹。”画纸上,五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手牵着手,背景是五颜六色的太阳,充满了童真与温暖。
向红则抱着苏念桃的腿,软糯地说:“妈妈,我今天帮奶奶择菜了,还自己叠了衣服。”说着,拉着苏念桃去看沙发上叠得整整齐齐的小衣裳,虽然边角有些歪斜,却看得出来格外用心。
晚饭桌上,满满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有婆婆拿手的红烧肉,有“念桃小馆”的招牌酱排骨,还有孩子们爱吃的炒青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婆婆给孩子们夹菜,笑着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孩子们懂事,你们俩事业也顺,我这心里比什么都踏实。”
陆沉渊给苏念桃夹了一块排骨,轻声说:“这几年辛苦你了,没有你操持家里和店铺,我也没法安心扩大生意。”
苏念桃摇摇头,眼中满是温柔:“我们是夫妻,本该同心协力。再说,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看着咱们的事业越来越好,再辛苦也值得。”她看着眼前的一切——慈祥的婆婆、体贴的丈夫、懂事的儿女,还有蒸蒸日上的事业,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