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和承悦虽然听不懂完整的句子,却能感受到母亲语气里的认真,停下手里的动作,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她。苏念桃放下针线,把两个孩子搂进怀里,继续说道:“有一次妈妈进了一批西红柿,回来发现有些已经软了,有人说掺在好的里面卖没人发现,可妈妈不想那么做。后来妈妈把软的西红柿切成块,做成酱,便宜卖给街坊,大家都说妈妈实在,之后都来照顾妈妈的生意。”
陈老师在一旁静静听着,眼里满是赞许。她见过太多家长给孩子讲童话、讲名人轶事,却很少有人像苏念桃这样,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作教材,把最朴素的道理融入日常。这些带着汗水和温度的故事,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傍晚时分,陈老师准备告辞,临走时拉着苏念桃的手说:“你这样教孩子,比任何昂贵的早教都管用。家风就像种子,现在种下去,将来会生根发芽,守护孩子们一辈子。”苏念桃送陈老师到门口,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心里越发笃定了自己的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陈老师每周都会来三次。教“仁”字时,会带着孩子们给院子里的月季花浇水,告诉他们要爱护花草;教“义”字时,会让承安帮妹妹捡掉在地上的玩具,引导他们互相帮助;教“信”字时,会和孩子们玩“拉钩约定”的游戏,答应的事就要做到。苏念桃则每天晚上哄孩子睡觉时,都会给他们讲一段自己过去的经历。
她讲自己第一次开店时,因为不懂行情,进的货积压了,每天晚上都偷偷抹眼泪,却还是第二天一早按时开门,给老顾客道歉;讲自己遇到刁钻的客人,明明没做错却被刁难,她没有争执,而是耐心解释,最后用诚意打动了对方;讲自己攒够钱扩大店铺时,没有忘记当初借给自己启动资金的老街坊,主动帮对方解决了进货难题。
孩子们渐渐养成了习惯,每天晚上都会缠着苏念桃讲故事,嘴里还会断断续续地冒出“信”“诚”“坚”这样的字眼。有一次家里的保姆想给承安多盛一碗肉,承安却摇着头说:“妈妈说,不浪费,要诚实。”虽然吐字不清,却让苏念桃热泪盈眶。
这天下午,陈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认“信”字的变体,院子门突然被推开了。苏念桃的姑母苏秀兰带着一个穿着时髦的女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几个精致的礼盒。“念桃,在家呢?”苏秀兰嗓门洪亮,一进门就四处打量,“这就是你请的启蒙老师?怎么在院子里上课,多寒酸。”
苏念桃皱了皱眉,姑母一直觉得她现在有钱了,就该让孩子享受最好的,之前就劝过她把孩子送去市里的贵族早教,被她拒绝了。“姑母,您怎么来了?”她起身让座,给陈老师递了个歉意的眼神。
“我带王老师来看看,”苏秀兰拉过身边的女人,“这是市里‘金摇篮’早教中心的王老师,人家可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专门教有钱人的孩子。我好不容易才托关系请到她,来给承安承悦做个测评。”
王老师上下打量着陈老师,又看了看院子里简陋的教具,嘴角带着一丝轻蔑:“苏女士,恕我直言,这样的启蒙方式太落后了。现在的孩子都学双语教学、艺术启蒙,认这些老古董的字,没什么用。”她从包里拿出一份彩色的宣传册,“我们早教中心有钢琴课、绘画课、外教口语课,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陈老师脸色微微一沉,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收拾着桌上的木牌。苏念桃接过宣传册,看都没看就放在一边:“姑母,王老师,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很好,孩子们学得很开心。”
“开心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苏秀兰急了,“你现在是有钱了,但不能让孩子跟你一样,从小就知道卖菜、吃苦,得多学点高雅的东西,将来才能融入上流社会。”她指着陈老师的毛边纸,“你看看这些,都是些什么啊,又土又老套,别耽误了孩子。”
“姑母,这些不是老套,是根本。”苏念桃的语气坚定起来,“我卖菜吃苦怎么了?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我才知道诚信的可贵,知道坚韧的重要。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变成不知柴米油盐、不懂感恩尊重的人。”
王老师轻笑一声:“苏女士,时代不同了。现在讲究的是精英教育,您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将来跟不上社会。我们早教中心的孩子,三岁就能背百首古诗,五岁就能弹钢琴,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成功的教育,不是培养只会背书弹琴的机器。”陈老师终于开口了,声音温和却有力,“三岁背诗不如三岁懂礼貌,五岁弹琴不如五岁守诚信。家风是孩子最好的底色,苏女士用自己的经历教孩子做人,比任何昂贵的课程都珍贵。”
苏秀兰被噎了一下,脸色涨得通红:“你一个退休的老教师,懂什么精英教育?念桃,你就是太固执了,放着好资源不用,非要守着你那套老规矩。”她转向苏念桃,语气带着诱哄,“王老师说了,只要你肯送孩子去,她给你打八折,还能优先选最好的班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