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与积极的准备中悄然流逝。
韩灏教授那边依旧没有明确的答复,仿佛泥牛入海。
沈弘毅按照计划,已经初步接触了另外两个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团队,获取了不少有价值的一手信息,更加印证了韩教授团队技术路线的独特性和潜在优势。
同时,关于“长河资本”的信息也搜集到一些,迹象表明他们确实对这个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可能开出了比市场惯例更具吸引力的估值。
办公室的氛围因此显得有些凝滞。
林晓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日常事务,沈弘毅则终日对着电脑和资料,面色冷峻。
祁阳表面维持着平静,照常上课、处理公司事务,但内心的压力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几次拿起手机想通过周林打探消息,又都强忍了下来。过早的催促,可能适得其反。
就在祁阳几乎要认为项目希望渺茫,开始认真考虑沈弘毅备选方案的建议时,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了。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祁阳刚结束一堂《货币银行学》课程,正准备前往办公室,接到了周林的电话。周林的语气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和微妙的笑意:
“祁阳,好消息。刚韩教授主动联系我了。”
祁阳心头一跳,稳住呼吸:“周哥,怎么说?”
“他约你明天下午,再去上次那家茶室见面,详细谈谈。”周林说道,“听起来,态度比上次要积极不少。”
“我一定准时到。”祁阳立刻应下。
“还有个细节,”周林压低了些声音,“我听他话里的意思,好像和‘长河’那边谈得并不愉快。具体原因他没细说,只提了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你的机会来了!”
结束通话,祁阳用力握了握拳,一股混合着兴奋和紧张的情绪涌上心头。他立刻将这个信息同步给了沈弘毅。
沈弘毅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冷静地分析道:“这是个积极的信号。‘长河资本’的风格与学术团队产生冲突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之前的分析和准备的方向是正确的。”
“这次见面至关重要,很可能直接决定项目的归属。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谈判策略,明确我们的底线和可以灵活调整的空间。”
当晚,祁阳和沈弘毅在办公室熬到深夜,将合作建议书的每一个条款、可能遇到的质疑、以及各种应对方案都反复推演、打磨。
沈弘毅以其专业的视角,指出了几个在保护投资方利益与尊重团队之间需要精细平衡的关键点,并提供了多个备选方案。
祁阳则从更大局的角度,把握着合作的基调和长期共赢的方向。
第二天下午,祁阳和沈弘毅提前十分钟到达茶室。这一次,祁阳带上了沈弘毅,既是向韩教授展示“启阳资本”已经开始组建的专业团队,也是希望在技术细节和商业条款的讨论上,有一个更得力的帮手。
韩教授准时到来,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看起来约四十岁、气质干练的女性。
经介绍,是理工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副主任,姓刘。
祁阳心中明了,学校的正式介入,意味着谈判进入了更实质、也更规范的阶段。
双方落座,简单的寒暄后,韩教授直接切入正题,他看向祁阳,目光比上次温和了许多:“祁阳,你上次提交的建议书,我和团队的几位老师,还有刘主任,都仔细看过了。”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坦率地说,这份建议书,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收到的所有意向中,最……贴合我们团队想法的一份。”
他看了一眼刘主任,刘主任微笑着接过话头,语气专业而从容:“韩教授团队的技术价值,学校方面高度重视。我们乐见其成,也希望找到一个真正理解技术、尊重科研规律,并且有能力陪伴项目长期发展的合作伙伴。”
“祁总,沈总,贵司提出的‘团队控股、深度赋能’模式,以及对于产业化路径的务实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祁阳心中大定,知道方向走对了。他谦逊地回应:“韩教授,刘主任,您们过奖了。我们只是认为,真正伟大的创新,需要时间和耐心来孕育。资本应该扮演暖棚的角色,而不是催熟剂。”
“说得好!”韩教授忍不住赞了一句,随即又微微蹙眉,“不过,也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比如,关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范围界定……”
接下来的谈判,进入了紧张而密集的细节磋商阶段。
沈弘毅在此刻展现了其极高的专业价值,他对于知识产权法律条款、投资协议的关键风险点、以及资金监管方案的熟悉程度,使得他能够与刘主任和韩教授进行高效、精准的对话。
他既坚持了保护投资方利益的核心底线,又在非原则性条款上展现了足够的灵活性,并且总能提出建设性的、平衡双方关切的解决方案。
祁阳则更多地从战略层面把握方向,在双方就某个细节争执不下时,适时地出面引导,将讨论拉回“共同将技术成功产业化”这个最大公约数上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财富自由从消费返利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财富自由从消费返利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