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陈景明的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林小凡没有立刻放下手机,指尖在冰凉的金属外壳上轻轻摩挲着。
景明资本。陈景明。
这个名字代表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一种在本地资本圈内沉浮多年积累下的能量、人脉和敏锐的嗅觉。他能注意到自己那个“凡尘过客”的马甲,并如此迅速地找上门来,其信息网络和行动力可见一斑。
系统提示的“高能级目标”和“潜在气运来源”像诱饵一样晃动。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跳板,能让他更快地脱离底层挣扎的泥潭,接触到更高层面的资源和信息。但同样,这也意味着风险。与陈景明这样的人打交道,如同与虎谋皮,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他“预言家”的人设必须足够牢固,不能有丝毫破绽。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汇成一条光河。都市的夜晚永远不缺野心与算计。现在,他也正式成为了这棋盘上的一员,只不过,他手里握着一副无人知晓的底牌。
“差评预览……”他低声自语。这个新功能将是他应对这次会面的关键。他需要提前做些准备。
他坐回电脑前(新买的,用周浩“赞助”的钱),开始大量查阅关于景明资本和陈景明本人的公开信息、投资案例、媒体报道,甚至是一些财经论坛上的分析和八卦。他需要了解这位潜在合作者的风格、偏好,以及……可能的弱点。
同时,他也在脑海中不断演练,如果陈景明问及他是如何判断星辉生物风险的,他该如何回答。不能提及系统,必须有一套逻辑自洽、至少听起来靠谱的分析框架。他将自己之前的模糊怀疑系统化,结合一些财务分析术语和行业常识,编织成一套“基于公开数据的深度挖掘与人性洞察”的说辞。
会面时间定在两天后的下午,地点依旧是那家私密性极高的茶舍。
当天,林小凡特意提前了十五分钟到达。在服务员的引导下,他再次踏入那个古色古香的包厢。这一次,他的心态与上次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初获力量的躁动,多了几分经过自我审视后的沉静与审慎。
他刚坐下没多久,包厢门被轻轻推开,陈景明准时出现。
他今天穿着一身深灰色的休闲西装,没有打领带,显得比上次随意一些,但那股久居上位的气度依旧迫人。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目光锐利如鹰,在与林小凡视线接触的瞬间,便迅速而细致地将他打量了一遍。
“林先生,很准时。”陈景明笑着伸出手。
“陈总,您好。”林小凡起身与他握手,态度不卑不亢。
落座后,茶艺师熟练地冲泡着陈景明存于此处的顶级普洱,暗红色的茶汤注入白瓷杯中,香气醇厚。
“林先生最近可是名声鹊起啊。”陈景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语气带着些许调侃,但眼神却无比认真,“‘凡尘过客’,洞察先机,令人佩服。”
“陈总过奖了。”林小凡微微摇头,语气平静,“不过是运气好,加上平时喜欢琢磨些数据,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
“哦?瞎猫可碰不上星辉生物这样精心伪装的死耗子。”陈景明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不瞒林先生,我们景明的分析团队也对星辉做过尽调,虽然也发现了一些疑点,但远不如林先生你这般……笃定和精准。尤其是在时机上。”
他顿了顿,放下茶杯,声音压低了一些:“林先生能否透露一下,你是如何发现张宏远……那些问题的蛛丝马迹的?”
来了。核心问题。
林小凡早已准备多时。他没有回避陈景明的目光,语气沉稳地开始阐述:“陈总,其实很多线索就藏在公开信息里。首先,是星辉生物公布的临床数据过于‘完美’,不良反应率低得超出常理,这在创新药研发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张宏远本人及其关联方,在过去一年内有数次精准的‘抄底’行为,时间点都与利好消息释放前高度吻合,这不符合常规的投资逻辑,内幕交易的嫌疑很大。”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陈景明的反应,对方听得十分专注。
“最后,也是我个人比较看重的一点,”林小凡继续道,这是他为自己“直觉”找的合理化解释,“我研究过张宏远过往的资本运作史,此人擅长炒作概念,手段激进,且有过一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记录。结合星辉生物急于推高股价、频繁融资的举动,我判断其核心动机可能并非踏实做研发,而是……套现。一个抱着这种心态的掌舵人,其公布的‘捷报’,可信度自然要大打折扣。”
他并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所有的分析都基于逻辑推断、数据疑点和人性判断。但这套说辞,恰恰符合一个顶尖风险分析师应有的素质——敏锐、谨慎、敢于基于蛛丝马迹做出超越常人的判断。
陈景明听完,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紫砂壶的壶身,发出沉闷的笃笃声。包厢里只剩下茶香袅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靠差评系统横行诸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靠差评系统横行诸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