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访客们来到“成品标识与仓储区”。只见每一件检验合格的绣品,都会被小心翼翼地附上一张特制的、难以仿造的“身份标识”。标识上不仅绣有清辞绣坊的徽记,更以清晰的文字和符号,注明其品名、工艺流派、质量等级、主要用料、尺寸、乃至主要负责绣娘的工号。所有信息,均与《规范》要求严格对应。仓储管理也井井有条,不同等级、不同流向的绣品分区存放,账目清晰。
除了观摩,清辞绣坊还定期组织小范围的“交流研讨”。由芸娘、春桃甚至苏清辞亲自出面,与来访的同行们座谈,分享他们在落实《规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解决之道。比如如何平衡标准化与创造性,如何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如何培训绣娘理解并执行新标准,甚至是如何利用《规范》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在互市中赢得更有利的地位。
这些毫无保留的分享,让许多原本带着疑虑甚至敌意前来的访客,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亲眼看到,遵循《规范》并非束缚,而是一种更为高级、更为可持续的经营之道;清辞绣坊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远超同行的管理智慧、质量意识与长远眼光。
渐渐地,“去清辞绣坊看看”成了大靖绣业同行的一种风尚。各地绣坊开始纷纷效仿清辞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原料标准、工艺卡片和质量检验流程。互助总会也借助其庞大的网络,将清辞绣坊的经验快速推广到更多的中小绣坊和个体绣娘之中。
清辞绣坊,以其卓越的实践,真正成为了行业转型的灯塔与标杆。它不仅仅是在执行《规范》,更是在丰富和发展《规范》,以其前瞻性的探索,为整个行业的提升指明了方向。而这一切,又反过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大靖绣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声誉与竞争力。
萧惊寒站在王府的高阁上,遥望着清辞绣坊方向那终日不绝的车马人流,冷峻的唇角微微牵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他推动制定的《规范》,需要这样一个鲜活、成功的范本来注入生命力。而他的清辞,再一次,以其强大的执行力与包容的胸怀,完美地扮演了这个关键角色。
这座绣坊,早已超越了它作为商铺的原始功能。它是技艺的殿堂,是创新的沃土,是人才的摇篮,如今,更成为了引领一个古老行业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旗帜。这面旗帜,正迎着“靖安”盛世的东风,猎猎作响。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