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萧瑟旧年逝,华夏大地未有宁。
1937年一月,北平的城墙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灰白,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默默注视着脚下涌动的人潮与暗流。我,韩夏,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少将,此刻正站在北平西苑的营房中,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感受着北方特有的凛冽。我的军衔是少将,年纪尚轻,但在参谋本部内,我的话语权却远超我的军龄。因为,穿越而来的我,不仅带来了对未来八年血战的清晰记忆,更带来了与之对抗的坚定意志与周密方略。
上个月的西安事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虽然表面归于平静,但其激起的涟漪却远未消散。表面上看,国家似乎正走向统一,然而,那潜藏在暗处的危机,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重。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早已踏入我东北三省,伪满洲国已然成立,而华北,也成了他们虎视眈眈的下一个目标。
我的办公室里,没有多余的摆设,只有一张巨大的作战地图,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壁。地图上,从山海关到长城沿线,从冀东到察哈尔,敌我态势被细致地标注出来。红色的箭头代表日军及其傀儡部队,蓝色则是我方部队。此刻,红色箭头已然逼近平津,如同毒蛇吐信,步步紧逼。
“次长,这是最新整理的情报。日军在关东军、华北驻屯军之外,又增调了部队,在河北、察哈尔边境频繁调动,进行演习。其空中侦察也日益频繁,几乎每日都有飞机掠过平津上空。”我的情报参谋,一位名叫赵立言的年轻上尉,语气凝重地向我汇报。赵立言虽年轻,却心思缜密,思维敏捷,是我重点培养的情报人才。
我接过情报,快速浏览着。纸上的文字,每一笔都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头。我太清楚这些情报意味着什么。那不是简单的演习,那是战争的预演,是侵略者在磨砺屠刀。
“立言,命令情报部门,加强对日军在塘沽、山海关一带的海运和陆运侦察。特别关注其重型武器和战略物资的调动情况。”我沉声说道,手指在地图上的塘沽港口重重一点,“同时,严密监控日军在华北地区的电台通讯,尝试截获其高级指挥官之间的通讯内容。哪怕只是一些细枝末节,也可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赵立言肃然敬礼:“明白,次长!我立刻去安排。”
他转身离去,我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未来的八年,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却也最为光荣的八年。而我,将是这场宏大战役的真正指挥者。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如同千钧重石,但我的内心却异常坚定。我知道,历史的巨轮即将碾过这片古老的土地,而我,必须站在最前面,引导它驶向胜利。
我的思绪回到了我刚刚穿越而来的那一刻,那种时空错乱的眩晕感,以及随后而来的巨大使命感。我曾是和平年代的一个历史研究者,对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史了如指掌。而现在,我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一个真正的指挥者。
我深知,我不能改变所有历史的细枝末节,但大方向,我必须牢牢掌控。我必须利用我的先知,来规避那些不必要的牺牲,去争取那些原本没有的胜利。
这一月,国家表面上还在为“和平统一”而努力,但骨子里,我却必须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战争,进行最充分的准备。
一月第一周:风雨欲来,暗中布局
一月一日,新年的钟声并未带来丝毫的轻松。北平城内,虽然张灯结彩,但民众的脸上,却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在我的办公室里,气氛更是凝重。
“次长,这是政府高层关于对日方针的最新指示。”我的作战参谋,一位名叫王耀武的中校,将一份文件递到我手中。王耀武虽然年轻,但作战经验丰富,沉稳果断,是我非常信任的左膀右臂。
我接过文件,快速扫了一眼。文件内容无非是继续强调“和平解决华北问题”的立场,并要求各部队“克制忍让,避免冲突”。我的嘴角勾起一抹苦笑。这种“克制忍让”,在日寇眼中,只会是软弱可欺。
“耀武,对日方针归对日方针,我们的军事部署,不能有丝毫放松。”我将文件放在桌上,语气坚定,“命令驻守平津一带的第29军,继续加固城防工事,特别是卢沟桥、丰台等战略要地。所有炮兵阵地必须到位,弹药储备必须充足。”
王耀武记录着,眉宇间带着一丝担忧:“次长,若按照目前的方针,我军恐怕难以在工事上投入过多精力,且日方一旦察觉,恐生事端。”
“事端?事端迟早会来!”我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落在卢沟桥的位置,“日寇的心思,昭然若揭。他们要的不是和平,而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军队,必须时刻准备好,随时能投入战斗!”
我转过身,看着王耀武,眼中充满了坚毅:“告诉第29军的将领们,尤其是宋哲元将军、张自忠将军、冯治安将军,我参谋本部会全力支持他们的布防工作。即便上面有其他指示,他们也要灵活应变,以实际军事需要为重。有些事情,我参谋本部会为他们承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