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林风重复了一遍周卫国的提问,大脑如同精密仪器般高速运转。他当然不能说是从脑子里那本“未来案件大全”里直接翻到的答案。
他目光扫过会议室墙上挂着的辖区地图,又看向幕布上那些血腥而凌乱的照片,前世看过无数遍的卷宗细节与此刻的现实完美重叠。
“周所,我是根据现场痕迹和基本犯罪心理学做的推断。”林风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和资历不符的笃定。
他走到幕布前,指着那张脚印的照片放大特写:“大家看这里,主要受力点和磨损集中在右脚鞋印的外侧,而左脚鞋印相对平整,但在起步和转向时,左脚会有一个细微的、习惯性的蹬踏动作,幅度小但力度集中。
这种不对称的发力方式,是左撇子长期使用右手工具、但核心发力习惯仍偏左的典型特征之一。”
几个老刑警眯起眼睛,身体微微前倾,仔细看着那张其实并不算清晰的脚印照片。
经林风这么一指点,好像…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有点道理…”刑侦老手张哥摸着下巴嘀咕了一句。
王斌副所长脸色阴沉,哼了一声:“牵强附会!单凭一个模糊脚印就断定左撇子?儿戏!”
林风没理会他,继续指向那张被撬坏的门锁特写:“再看这个锁芯,撬压的着力点主要在右侧,但最后导致锁舌崩断的致命一击,是从左下方向右上发力造成的豁口。
如果是右撇子,会更习惯从右下方向左上发力。这个细微差别,也能佐证嫌疑人的用手习惯。”
这下,连周卫国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这个细节,之前技术队的同事确实提到过,但只认为是作案工具或角度造成的,没人往左撇子方向联想。
“至于逃跑路线,”林风走到辖区地图前,手指点向锦华小区西侧围墙,“小区内部监控没有拍到他正面逃离画面,单元门和主要路口监控也没捕捉到符合时间点的可疑人员。
那他最大的可能,就是从视觉盲区——也就是楼道窗户离开,并利用外墙管道和空调外机平台移动。”
他的手指顺着地图上标注的管道线路滑动:“这一片是老小区,各种管道线路杂乱,但正好构成了一个天然的‘梯子’。他只需要下到二楼平台,就能轻易跳到西侧围墙外的绿化带里。那里,刚好是几个社会监控的盲区交界处。”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林风的推理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那…那就近藏匿和特定人员呢?”一个年轻民警忍不住追问,已经完全被带入了林风的节奏。
林风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部分来了。
他目光扫过王斌,发现对方放在桌上的手微微握紧了。
“嫌疑人选择白天作案,风险极高,说明他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急需用钱。
得手后,他带着赃物,如果立刻远距离移动,目标太大,风险更高。
最稳妥的做法,是立刻找一个安全的、熟悉的地方藏起来,等风头稍过再处理赃物和离开。”
“而他对小区环境熟悉,能精准找到监控盲区逃离,说明他很可能提前踩过点,或者…本身就在这附近活动、居住。”
林风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所以,排查重点应该放在周边一公里内,那些管理松散的老旧小区、日租房、小旅馆,以及…有盗窃、抢劫前科人员的住所。”
“至于特定纹身…”林风顿了顿,这是他冒险抛出的又一个关键信息,“我在查看现场附近一个私人小卖部门口模糊监控时,注意到案发前有一个符合大致体态特征的男人在附近徘徊,他抬手抽烟时,袖口下滑,右臂小臂位置似乎有一块深色图案,形状…有点像蝎子尾巴。”
“什么?纹身?蝎子?”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低呼。
“哪个小卖部?监控我们怎么没看到?”
“你看清了?确定吗?”
质疑声此起彼伏。
这个信息太具体了!具体得让人难以置信!
王斌猛地站起来,声色俱厉:“林风!你满口胡言!
现场周边的所有监控我们都调取了!根本没有你说的那个角度的画面!你是在伪造证据吗?!”
周卫国也皱紧了眉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林风:“林风,这话不能乱说。
你看的是哪个监控?什么时候看的?”
面对汹汹质疑,林风心里早有准备。
那个所谓的“小卖部监控”,其实是案发几天后,另一个无关案件的排查中偶然发现的片段,现在这个时间点,恐怕还没被正式收录进案卷。
他面不改色,语气甚至带着点不确定:“就是我早上来上班路上,路过小区西墙外那家‘老王便利店’时,好像看到门口有个旧的摄像头对着路边。
当时没太在意,刚才看到地图才想起来。也许…我看错了?或者那个摄像头是坏的?”
他巧妙地把一个确凿的信息,包装成了一个不确定的“偶然发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入职,开局背熟全国积案卷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入职,开局背熟全国积案卷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