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接地没错。”
张汉-玉摇了摇头。
“但你忽略了高频信号的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
这个词一出口,整个技术科的空气都变了。
那几个老技术员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茫然。
这是什么?
听都没听说过。
林婉清的表情,也从不悦,瞬间变成了惊愕。
作为清华电子工程系的高材生,她当然知道这个词。
这是研究高频电路时才会涉及到的非常深入的物理概念。
指的是当交流电频率增高时,电流会趋向于在导体的表面流动。
但这台小小的音频放大器,工作频率根本不算高,大多数设计师都会直接忽略这个效应。
“高频电流会选择阻抗最低的路径,而不是电阻最低的路径。”
张汉玉继续说。
“你的地线虽然在物理上是连接在一起的,但在高频信号看来,这块覆铜板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电感和电容网络。”
“信号地线和电源地线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环路天线。”
他的手在图纸上虚虚地画了一个圈。
“它会捕捉到空间中各种电磁波,比如日光灯镇流器发出的高频干扰,然后耦合进你的放大电路里。”
“所以,你才会听到那一点点噪音。”
科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像是听天书一样,看着张汉-玉。
林婉清彻底呆住了。
她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看着他在图纸上比划的手指。
大脑在飞速运转。
环路天线?
电磁耦合?
这些概念,她都懂。
但她从未想过,会有人将它们应用在一个如此基础的音频电路上。
这不像是推导。
这更像是……亲眼看见了电磁波的流动。
“那……该怎么解决?”
她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颤抖。
这已经不是请教,而是求教了。
“很简单。”
张汉玉拿起桌上的一把美工刀。
“在这里,把地线割开。”
他的刀尖,点在了图纸上那个环路的关键节点。
“破坏掉这个回路,让信号地和电源地,走完全不同的路径,最后在电源的滤波电容那里汇合。”
这个方法,被称为“星形接地法”。
在几十年后,这是所有高保真音响设计的金科玉律。
但在1970年代末的中国,这个概念,超前了至少十年。
林婉清看着他,呼吸都停滞了。
她不需要去验证。
在张汉玉说出那个方案的瞬间,她就知道。
这是对的。
这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她想了三天三夜,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被这个年轻人,只看了一眼图纸,就迎刃而解。
她拿起美工刀,手却有些抖。
张汉玉看出来了。
他伸出手。
“我来吧。”
他的手很大,手指修长,骨节分明。
握住那把小小的美工刀,有一种奇异的稳定感。
他俯下身,凑近那块精密的电路板。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刀尖落下。
在绿色的电路板上,轻轻一划。
一道细细的,只有发丝宽的刻痕出现,切断了那层薄薄的铜箔。
整个过程,不到三秒钟。
动作精准,稳定,没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好了。”
张汉-玉直起身,将美工刀放回原处。
林婉清像是被惊醒一样,连忙拿起烙铁,将一根跳线焊在了他指定的位置。
她插上电源,戴上耳机。
整个世界,瞬间安静了。
那该死的,萦绕了她三天的噪音,彻底消失了。
只剩下纯净的,如同深海般的寂静。
她摘下耳机,慢慢地抬起头。
她看着张汉玉,那张年轻的,甚至有些土气的脸。
“我叫林婉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
她一字一句,郑重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来历。
这是她身为天之骄子的骄傲。
但在这一刻,这骄傲,却像是在向对方致敬。
张汉玉点了点头。
“我叫张汉玉。”
他没有说自己的来历。
因为,他还没有来历。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