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的成绩单贴在布告栏上,像一张判决书。
张汉玉的名字在最顶上,后面跟着一串几乎全是满分的科目,格外扎眼。
他拿到了最高额度的奖学金。
消息传回宿舍,刘建国一拳捶在他结实的后背上。
“好小子!我就说你行!这下能在食堂顿顿吃肉了吧!”
林志远躺在床上,翻着一本闲书,懒洋洋地开口。
“钱是小事,面子是大事。老张,你这下可成咱们系的名人了。”
陈文博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真诚的祝贺。
“汉玉,恭喜你,这是你应得的。”
张汉玉只是扯了扯嘴角,看不出喜悦。
那笔钱能暂时缓解家里的窘迫,也能让他不必再为下学期的学费发愁。
可他心里那块被信纸和荷包压着的石头,分毫未动。
真正的大消息是王教授带来的。
他拿着一份盖着红章的文件,春风满面地走进实验室,嗓门洪亮。
“张汉玉!”
张汉玉和苏晓萌都抬起了头。
这些天,两人之间的空气是凝固的。他们依旧一同待在实验室,却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各自埋首于自己的计算和图纸,交流仅限于必要的几个专业术语。
苏晓萌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热切的光。
“王教授。”
“好事,天大的好事!”
王教授把那份文件拍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不光是奖学金!学校为你争取到了一个名额,一个别人挤破头都拿不到的机会!”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享受这个瞬间。
“红星电子厂,听过没有?咱们国家电子工业的排头兵!他们今年破例给咱们学院一个实习名额,点名要成绩最好的学生去!”
王教授的眼睛里放着光。
“去三个月,跟着人家一线工程师学习,接触真正的工业生产线!这可比在学校里看书本强一百倍!毕业分配都能优先考虑!”
红星电子厂。
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
实验室里另外几个学生都投来羡慕的视线。那是普通学生可望不可及的地方。
张汉玉没有说话。
去工厂,离开星城,离开这个让他烦闷的校园。
这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或许,换个环境,他就能理清那团乱麻。
他看向苏晓萌。
她的脸颊绷得很紧,原本放在桌上的手,不知何时攥成了拳头。
“教授,这个实习是强制的吗?”
苏晓萌的声音很冷,直接打断了王教授的兴奋。
王教授愣了一下。
“强制倒不是,但这是多大的荣誉啊!晓萌,你怎么……”
“我们的微型计算机项目刚拿到学校的特批基金,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
苏晓萌站了起来,直视着王教授。
“让汉玉去生产线上拧螺丝,或者去焊收音机的电路板,这难道比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更重要吗?”
她的话很冲,充满了火药味。
王教授的脸色有些挂不住。
“晓萌同志,你怎么能这么说?理论要结合实践!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国家需要的东西的!张汉玉同学去红星厂,是去学习先进经验,回来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研究中!”
“等他学完回来,三个月就过去了。国外三个月,可能一个新的芯片都出来了!”
苏晓萌毫不退让。
“我们要做的是从零到一,是开创。工厂里做的是从一到一百,是重复。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你……”
王教授被她抢白得说不出话,最后把气撒在了张汉玉身上。
“张汉玉!你自己说!这么好的机会,你去还是不去!”
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他身上。
张汉玉沉默着。
他能感觉到苏晓萌的视线,像把手术刀,想要剖开他,看看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去,意味着暂时逃离。
不去,意味着要立刻面对她,面对那份他无法解释的愧疚。
“我……需要考虑一下。”
他最终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考虑?”
王教授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
“这有什么好考虑的!别人求都求不来!”
苏晓萌冷笑了一声,转过身,背对着他们,拿起桌上的一本《晶体管电路》,用力翻开。
书页发出了哗啦的声响。
那天晚上,张汉玉在宿舍里翻来覆去。
刘建国已经睡熟,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还没睡着?”
黑暗中,林志远的声音突然响起。
“嗯。”
“为了实习的事?”
“嗯。”
林志远从床上坐了起来,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轮廓。
“苏晓萌今天在实验室,话说得挺难听的。”
“她说的有道理。”
“有道理,但不懂人情世故。”
林志远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
“去红星厂,是镀金。以后履历上写一笔,好看。你那个什么计算机,搞成了,是你的功劳。搞不成呢?谁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