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 黎明的曙光
冬日的严寒终于在北境的山林间缓缓退去,积雪消融,汩汩雪水汇入溪流,发出清脆的声响。黑土地重新显露出来,在初春的阳光下蒸腾出湿润而醇厚的气息。日军在接连几次大规模“扫荡”失败后,终于显出力竭之态,被迫收缩防线,暂停了对象庭的正面进攻。根据地由此迎来了一段极其宝贵、却也弥足珍贵的休整期。
杨靖宇站在指挥部门前,望着远处山峦间渐次染上的新绿,目光沉静而深远。他深知,这短暂的宁静并非战争的终结,而是下一轮更残酷较量前的喘息。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巩固根基,凝聚人心,为未来的反攻积蓄力量。
他决定召开一次根据地的代表大会。消息传出,各个村子的老乡代表、抗联各支队的战士代表,纷纷跋山涉水赶来。会场设在那间最大的、重新加固过的木屋里,虽然依旧简陋,却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在墙上贴了用红纸剪出的五角星和“团结抗日”的标语。
大会召开那天,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人。有须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农,有眼神坚毅、带着伤疤的战士,有扎着头巾、手脚利落的妇女,甚至还有几个被特意邀请来的、识字班里的孩子代表。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味、泥土味,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的热切。
杨靖宇站在前方,目光扫过每一张饱经风霜却写满期盼的脸庞,声音洪亮而沉稳:“乡亲们!同志们!鬼子暂时被咱们打退了,但这不代表他们死心了!咱们不能松劲,要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把咱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牢固,更有力量!”
大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异常热烈。李家屯的李大爷拄着棍子站起来,声音有些颤抖却异常坚定:“司令员,俺们屯商量了,东山脚那片坡地,还能再开出五十亩荒地!只要队伍上能帮着先把树根刨了,俺们全屯老小就是不吃不睡,也保证把地种上!”
负责后勤的战士代表立刻回应:“大爷您放心!砍伐队明天就到位!咱们战士有的是力气!”
一位大嫂抱着孩子站起身:“杨司令,俺们妇女们也商量了。学校就一间屋,娃娃们挤得转不开身。俺们可以出工出力,再盖一间大的!就在村东头那块平地,木料咱们各家凑,手艺俺们也有!”
“好!”杨靖宇重重点头,“这事就这么定!战士们训练之余,全部参加盖学校!”
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具体:要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要建立更多识字班和医疗点,让百姓有学上、有医看;要加固防御工事,挖掘更多隐蔽的地道和储藏窖;要加强民兵训练,实行更灵活的联防制度……
小石头也作为民兵代表发了言。他站得笔直,脸上还带着少年的青涩,但眼神却已十分沉稳:“俺们民兵队保证,白天参加生产,晚上巡逻放哨,绝不让鬼子钻了空子!还要跟老战士们好好学本事,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主力战士!”
大会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一份凝聚了集体智慧的《根据地巩固与发展纲要》被郑重地通过。每一项决议后面,都清晰地写明了负责人和完成时限。
杨靖宇在做最后总结时,指着窗外那棵在废墟中顽强抽出新枝的老松树,动情地说:“乡亲们,同志们!咱们的根据地,就像这棵松树,以前被风雪摧残,被炮火灼烧,但它没死!它的根,已经牢牢扎进了这片黑土地里!现在,春回大地,咱们就要给它浇水施肥,让它长得更粗、更壮,枝繁叶茂!只要咱们军民一心,继续这样干下去,这棵树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最终把一切敢于来犯的狂风暴雨、豺狼虎豹,全都挡在外面!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长时间的掌声。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和干劲。
大会结束后,整个根据地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建设的热潮扑面而来。战士们和老乡们混合编队,一起挥汗如雨,开垦新的田地,修建新的校舍和医疗站;训练场上,喊杀声和操练口令更加响亮整齐;林晚秋的通讯队扩大了规模,天线架得更高,日夜不停地尝试着与更远处的抗联兄弟部队乃至关内取得联系;何秀兰的医疗站不仅培训了更多的卫生员,还开始尝试着用土法制作更多的膏药和药粉,服务范围扩大到了周边每一个村落。
在这片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气氛中,陈青山和林晚秋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升温。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两人难得地一起散步,走在刚刚播下种子的田埂上。柔和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清香。
林晚秋看着远处正在修建新校舍的忙碌人群,轻声说:“青山,你看,大家干劲多足。有时候想想,要是没有战争,日子本该就是这样子的。”
陈青山停下脚步,转头看着她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的侧脸,目光柔和而坚定:“会的,晚秋。这样的日子一定会来的。你看,咱们的根据地不是越来越好了吗?等真的打跑了鬼子,我要在这里,就在能看到这片田地的坡上,给你盖一座结实又亮堂的房子。咱们就在这儿,看着孩子们安心地去上学,看着老乡们年年丰收,过太平日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怒踏山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怒踏山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