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白开水在叶尘手中,温度渐渐降至与室温相仿。他并未急于饮用,只是偶尔用指尖轻轻摩挲着光滑的玻璃杯壁,目光平静地落在客厅那扇拉着素色窗帘的窗户上,仿佛能透过布料,看到外面逐渐被暮色浸染的城市天空。耳边,是那位自称“李婶”的大娘絮絮叨叨的诉说,关于她多年的病痛,关于生活的艰辛,关于对健康的渴望。
叶尘安静地听着,如同山涧倾听溪流的潺潺。他的神情没有任何不耐,甚至带着一种医者特有的耐心与包容。然而,在他那双清澈如寒潭的眼眸深处,却并非全然的信服与同情,而是流转着冷静的观察与缜密的思索。
从街头初遇那一刻起,种种不合常理的细节便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一圈圈疑虑的涟漪。
首先,是脉象。这位“李婶”的脉象,确实显示出长期思虑劳心导致的气机郁结,肝脾不调,这与她自述的腰腿沉痛病史是吻合的。但奇怪之处在于,这郁结之象浮于表层,其下气血根基却颇为稳健,甚至隐隐透出一种养尊处优者才有的从容底蕴,绝非寻常为生活奔波、积劳成疾的农妇所能拥有。那脉象,更像是一位偶尔忧思、但生活优渥之人刻意模拟出的病态。
其次,是她的“昏迷”与“苏醒”。昏迷时,她身体虽僵硬,但呼吸节奏并未完全紊乱,体内气机也非急症暴厥那样的冲逆混乱,反而带着一种……刻意维持的滞涩感。而苏醒的过程,也过于“顺畅”和“及时”,在他施以援手、疏通经络后,几乎立刻就“恰到好处”地恢复了意识,并且第一时间将关注点放在了他的医术,以及……热情的邀请上。
再者,是这处居所。表面看,家具陈旧,布置简朴,符合一个普通城市老人的居住环境。但过于干净了,干净得缺乏真正长期生活形成的包浆与烟火浸润。沙发的布料僵硬,没有常坐形成的自然褶皱;厨房的灶具过于光亮,缺少日常烹饪留下的油渍痕迹;空气中弥漫的,是清洁后的淡淡皂液味,而非家常饭菜、茶叶或者老人常用的药油气息。这里更像一个临时布置、力求“像”一个家的舞台,而非一个真实生活的容器。
最后,是这位“李婶”本人。她的口音带着刻意模仿的乡土气息,但某些用词和偶尔流转的眼神,却透着一股与这身装扮格格不入的精明与见识。她对自己医术的惊叹和追捧,虽然符合一个被治愈者的心态,但那份热切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目的性,一种急于将他与某个特定情境或人物联系起来的迫切。
所有这些线索,在叶尘冷静的脑海中交织、分析。他几乎可以断定,这场街头“昏迷”,这场“及时”的救助,以及此刻身处这个刻意营造的“陋室”,绝非偶然。他很可能踏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局中。这个局的目标是什么?是针对他这个人?还是针对他这身医术?
然而,尽管看破了这层伪装,叶尘心中却并未升起被欺骗的恼怒,或是立刻抽身离去的警惕。师父让他下山“红尘炼心,医道精进”,这光怪陆离的都市,这人心叵测的算计,不正是最真实的“红尘”吗?躲避,并非修行之道。直面,观察,经历,方能有所悟。
更重要的是,他初入都市,确实需要一个临时的落脚点,需要一个了解这个陌生世界的窗口。这位“李婶”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力量,虽然目的不明,但暂时看来并无恶意,反而提供了一条看似可行的路径。接受她的邀请,固然有踏入未知局中的风险,但同样也可能是一个契机——一个接触这座城市、观察各色人等、并寻找真正需要医治的病人的契机。
风险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他能否始终守住本心,如同磐石立于激流,不为外物所动,不被表象所迷。
就在他心念电转之际,李清妍放在帆布包里的手机似乎震动了一下,她借口查看,短暂离开了一下客厅。叶尘敏锐地捕捉到她回来时,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如释重负与计划得逞的微光。紧接着,她便提出了新的邀请——不是在此处施针,而是邀请他去她的“另一个家”,说是老伴不放心,也想当面感谢,而且那里更安静,更适合治疗。
这个转折,更加印证了叶尘的猜测。但他面上依旧波澜不惊,只是捧着那杯已经凉透的水,沉吟了片刻。
这片刻的沉吟,并非犹豫,而是最后的权衡与决断。去,固然是深入局中。但不去,或许会错过一些有意思的“风景”,也可能会打草惊蛇,让这背后的意图转向更不可控的方向。既然对方煞费苦心布下此局,不如顺势而为,看看这幕戏最终要演向何方。他有足够的自信,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能保全自身,并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关于这座城市的信息,还是关于人心的体悟。
于是,当李清妍带着混合着期待与忐忑的目光再次望向他时,叶尘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玻璃杯,抬起眼眸,那目光清澈依旧,却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他点了点头,声音平和如初,听不出任何情绪起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神医下山和女总裁闪婚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神医下山和女总裁闪婚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