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的专访余温尚存,田恬和祁樾并未停留在分享经验的层面,而是将他们在风波中的切身之痛,转化为了一项更具社会价值的实际行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田恬和祁樾的个人微博、工作室微博以及祁氏集团官方微博,同步发布了一条重磅公告,同时附上了一段精心制作的、基调温暖而有力的宣传短片。
公告标题清晰明了:【“恬樾反网络暴力基金会”正式成立】
公告正文写道:
“近期,我们亲身经历了一场有组织的网络暴力。幸而有法律的武器、众人的明辨、以及彼此间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得以走出阴霾。
但我们也深知,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运。在网络空间的某些角落,仍有无数普通人,正承受着莫名恶意与谣言的攻击,孤立无援,身心受创。
感同身受,更觉责任在肩。
经慎重筹备,我们夫妇决定,共同发起成立‘恬樾反网络暴力基金会’。
本基金会为非公募公益基金会,初始资金由我们个人注资一亿元人民币。基金会旨在:
1. 为遭受严重网络暴力、陷入困境的个体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资金支持;
2. 资助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及实践,为受害者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与康复帮助;
3. 支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项目,从源头培养理性、友善、负责任的网络行为习惯;
4. 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倡导网络空间清朗,抵制网络暴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我们深知,消除网络暴力道阻且长。但我们愿以此为契机,贡献一份力量,点亮一束微光。我们希望,能帮助那些正在黑暗中挣扎的人,找到法律的武器,感受社会的温暖,重拾生活的勇气。
愿善意汇聚,足以驱散阴霾。
田恬、祁樾 敬上”
与公告同时发布的宣传片,没有刻意渲染悲伤和愤怒,而是以几个真实(经授权改编)的、遭受过网暴的普通人案例为引,讲述了他们从被攻击的绝望,到获得帮助后逐渐走出困境、重拾信心的过程。影片结尾,田恬和祁樾并肩出现,目光坚定,声音沉稳地说出基金会的宗旨和愿景。影片最后定格在一行字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几乎在公告发出的同时,基金会官网同步上线,并公布了首批获得资助的案例
。其中有一位因穿着打扮被网暴导致抑郁休学的高中女生,一位因坚持举报环境污染而被造谣诽谤的退休教师,还有一位因孩子医疗纠纷遭遇网络暴力的单亲母亲……这些真实、具体、远离娱乐圈却同样深受网暴之害的案例,瞬间拉近了基金会与普通公众的距离。
【看哭了……这才是顶流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太棒了!把自身的经历转化成帮助他人的力量!】
【这才是真正的‘双向奔赴’,他们把从粉丝那里得到的爱,回馈给了社会!】
【支持恬樾基金会!希望真的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祁总田恬威武!一亿初始资金!这才是实干家!】
【建议严查基金会资金流向,确保用到实处!(没有不信任的意思,只是希望好事做好)】
这条建议性的评论,竟然得到了祁氏集团官微的亲自回复:“感谢您的关注与建议。‘恬樾基金会’将聘请国际顶尖审计机构进行年度审计,所有资金流向完全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监督。敬请放心。”
这一操作,更是赢得了满堂彩。
更令人振奋的是,公告发布后不到两小时,网信办“清朗网络空间”官微便转发了这条公告,并配文:“坚决支持一切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抵制网络暴力的正能量行为。
期待‘恬樾基金会’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随后,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多家具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微博也纷纷转发表示支持。
官方的明确背书,无疑为基金会赋予了更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恬樾反网络暴力基金会”的成立,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再仅仅是田恬和祁樾个人意义上的“复仇”或“正名”,而是将他们所拥有的影响力、财力以及社会信任,投入到了一个更具普世价值的公益事业中。
这一举措,让他们的公众形象完成了从“成功的明星/商人”、“幸福的家庭”到“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艺术家”的跨越式提升。他们的事业格局,已然超越了娱乐圈和商业圈,触及了更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
祁樾在办公室里,看着网络上几乎一边倒的赞誉和支持,对身旁的田恬说:“这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法律团队、心理专家团队都已经在接洽,必须做成一个标杆。”
田恬靠在他身边,看着基金会官网上那个由他亲手设计的、象征着“破开迷雾,点亮微光”的Logo,眼神明亮而坚定:“嗯。能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比赢得一百场口水战都有意义。”
他们将用行动证明,经历过风暴的他们,不仅要守护好自己的小家,更愿意擎起火炬,去照亮更多在网络黑暗中踽踽独行的人。
喜欢祁总,您家霸鹅又上热搜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祁总,您家霸鹅又上热搜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