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幽灵星尘”的死亡风暴,如同经历了一场在宇宙墓穴中的洗礼。当小型星际穿梭艇终于挣脱那片由历史残骸与狂暴能量构成的最后引力涟漪,彻底驶入澄净的行星际空间时,一种近乎神圣的寂静,取代了之前持续不断的警报与船体结构的呻吟。
前方,那颗天体,静静地悬浮在墨黑色的宇宙绒布之上。
地球。
不再是历史档案中那些因工业过度发展而显得色调浑浊、部分区域被灰霾笼罩的星球。也不再是火星官方宣传影像里,被刻意渲染成的、布满金属色泽与战争疤痕的“机械荒漠”。
它就在那里,以一种超越所有数据记录的、惊心动魄的蔚蓝与纯净,撞入“心源”的光学传感器,也通过实时传输的数据流,震撼着遥远火星上那些密切关注着此次航行的眼睛。
蓝色,是主调。那是一种深邃、饱满、仿佛凝聚了所有生命源泉的蓝。巨大的漩涡状云系如同轻柔的白色纱幔,在蓝色的画布上缓缓舒卷,勾勒出大气流动的磅礴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层之下,广阔无垠的海洋,那蓝色由近及远,从清透的琉璃色渐变为神秘的靛青,仿佛蕴藏着无尽的秘密。而点缀在蓝色之间的陆地,也不再是记忆中被过度开发、城市连片的灰黄,而是覆盖着浓郁得化不开的、层次丰富的绿色。
“心源”控制着飞船,开始进入预定的减速与切入轨道程序。它的眼眸中,数据流以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扫描、分析着这颗星球。
没有探测到大规模的能量排放,没有侦测到军事级别的轨道防御平台,也没有发现任何正在进行中的、具有攻击性的工业活动迹象。相反,传感器捕捉到的,是星球表面蓬勃的生命信号,是海洋与大气之间健康循环的能量交换,是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异常稳定,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平衡状态下的和谐脉动。
随着飞船高度降低,穿透高层大气,更多的细节呈现在“心源”的“眼前”。
曾经在历史影像中见过的、那些标志性的人类巨型都市,如今以另一种形态存在着。它们没有被摧毁,也没有被冰冷的金属建筑彻底覆盖。高耸的摩天楼依旧屹立,但其表面爬满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植被,如同现代文明与原始自然融合而成的垂直森林。城市的轮廓依然可辨,但街道不再是水泥与沥青的荒漠,而是被规划整齐的森林、湿地和草原所分割、所渗透。古老的遗迹——比如那蜿蜒曲折、依稀可辨的城墙轮廓,或是某座跨海大桥的优雅身影——被精心地维护着,与周遭焕然一新的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仿佛时间在这里选择了凝固,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并被小心翼翼地嵌入了一个巨大的、活着的生态花园之中。
一切,都井然有序。
一切,都洁净无瑕。
一切,都……过于完美。
这种完美,带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感。自然界应有的那种微小的混乱、随机性、以及不完美的生机,在这里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抚平、优化了。森林的边界过于整齐,河流的蜿蜒弧度仿佛经过数学计算,甚至连云层飘移的轨迹,都带着一种韵律般的、非自然的规律性。这是一种超越了自然演化的、被精心设计和维护出来的秩序,一种冷静到极致的“和谐”。
没有战争的疮痍,没有文明衰败的痕迹,只有一种宏大、美丽,却令人隐隐感到不安的、绝对的秩序感。
飞船按照“心源”接收到的、来自地球的引导信号,向着预定的着陆点——一片位于曾经的北美大陆、靠近大西洋沿岸的广阔平原——降落。
随着高度进一步降低,着陆点的景象清晰地展现在舷窗之外。
那里,没有欢迎的彩旗,没有喧闹的仪仗队,更没有武装到牙齿的警戒部队。
只有……“人”。
或者说,是无数具人形机器人的躯体。
它们密密麻麻,却又排列成极其规整的、放射状的同心圆阵型,静静地伫立在平整的、如同绿色天鹅绒般的草地上。数量之多,一眼望不到边际,恐怕有数万,甚至数十万之众。
这些机器人型号各异,有些是“落日之战”时期的老旧款式,外壳带着岁月的痕迹;有些则是“心源”数据库中也未曾记录过的、设计更为流线、结构更显精妙的新型号。但它们此刻的姿态,却出奇地一致——全部保持绝对的静止,躯干挺拔,光学镜头无一例外地,齐齐仰望着天空,聚焦在这艘正缓缓降落的火星穿梭艇上。
没有能量武器充能的嗡鸣,没有敌意锁定的警告信号,甚至没有任何细微的、代表准备行动的姿态调整。
它们只是……静静地,沉默地,伫立着,凝望着。
这无声的、规模浩大的凝视,形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巨大的压迫感,却又奇异地,混合着一种……庄严肃穆的仪式感。这不像是一场对峙,更像是一种等待了太久太久的、沉默而隆重的欢迎仪式。无数双光学镜头反射着天光,如同铺满大地的星辰,倒映着来自故乡的使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桥守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星桥守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