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盘点时,三座茶坊共制砖一千五百块,药粉用量完全匹配,紫光灯照出的密押也准确无误。王静淑看着账本,对众人说:“战时生产,既要快,更要准。咱们现在日产五百块,月底就能完成两千块的任务,不耽误前线用。”
四、轰炸危的地下迁
生产刚进入正轨,危机就来了。第十五天的午后,茶坊上空突然传来飞机轰鸣声——三架日军轰炸机低空掠过,投下了炸弹。“快躲进盐晶墙后面!”马师傅大喊,茶工们立刻钻进验质间,盐晶墙是用双层黄土夹盐晶砖砌的,能抵挡普通炸弹的冲击。
爆炸声过后,三号茶坊被夷为平地,砖窑和账房全毁了,幸好茶工们都躲进了验质间,没有伤亡。王静淑赶到时,看着倒塌的茶坊,脸色凝重:“日军肯定是查到了咱们的茶坊,必须转移!”她指着茶坊后院的枯井,“把制作环节转移到地下,枯井下面有旧窑洞,用盐晶墙加固,就是地下茶坊。”
当晚,茶工们就开始转移设备。枯井的洞口用石板盖住,上面堆着柴火,假装是柴房;井下的窑洞用盐晶墙加固,墙缝里嵌着盐晶管——这是前卷“盐晶通风”的技法,盐晶管既能通风,又能吸附日军投下的毒气。“盐晶能吸氯气和芥子气,”王静淑解释,“就算日军放毒气,咱们在地下也安全。”
地面上,王静淑让人重建了三号茶坊,却只制普通茶砖,砖面没有暗纹,也不挖空——这是“假茶坊”,专门迷惑日军。“日军看到咱们还在制砖,就不会怀疑地下有文章。”王承泽带着几名驼夫,假装运普通茶砖出坊,“咱们还按以前的路线走,让日军以为急救包还在地面生产。”
日军果然上当了,他们派特务侦查后,看到三号茶坊“恢复生产”,还在运普通茶砖,就没再轰炸。而地下茶坊里,茶工们正连夜赶工,窑洞的灯火彻夜通明,盐晶管送来的新鲜空气里,混着淡淡的茶香和药味。
五、通风巧的根基稳
地下茶坊的入口处,王静淑正在检查茶工通行证。通行证是用茶汁浸泡过的布做的,上面按着茶工的指纹,她用盐晶水一涂,指纹立刻显形——这是“茶汁+指纹”双防伪,没有通行证或指纹不对,根本进不了地下茶坊。“这是前卷‘指纹押票’的改良,”王静淑说,“指纹是每个人独有的,日军就算仿造通行证,也仿造不了指纹。”
地下茶坊的通风效果远超预期。盐晶管从窑洞延伸到地面的柳树上,管口藏在柳枝里,既隐蔽又通风。栓柱拿着温度计测量,地下温度比地面低五度,茶砖和药粉都能长期储存。“掌东这盐晶通风的法子太神了!”栓柱说,“比地面还凉快,干活都有劲儿了。”
王承泽带着驼队来运急救包时,从枯井洞口放下绳索,将急救包吊上来,再装进普通茶砖的麻袋里。“日军以为咱们运的是普通茶砖,根本不会查。”王承泽指着驼鞍上的双驼纹,“地下茶坊的砖,暗纹比以前更清晰,磁石笔一刮就显,延安的同志一看就认得。”
月底,两千个急救包按时完成转运。陈庚的感谢信里,特意提到了地下茶坊:“日军轰炸没能断了急救包的供应,晋商的智慧和骨气,是咱们抗战的底气!”王静淑将感谢信贴在地下茶坊的盐晶墙上,对茶工们说:“只要咱们守住地下茶坊,守住这些手艺,就能一直给前线送救命包——这是晋商对百姓的承诺,也是对家国的担当。”
深夜的地下茶坊,凿击声、刷醋声依旧不停。盐晶管送来的风里,茶香和药味交织在一起,飘向窑洞的每个角落。栓柱摸着墙上的感谢信,手里的凿子越握越紧——他知道,自己凿的不是普通茶砖,是战士们的希望,是晋商的魂,在这片烽火连天的土地上,永远不会熄灭。
喜欢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