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华面粉厂的青砖门 —— 光绪三十年夏】
往日里车水马龙的晋华面粉厂门口,如今只剩几个伙计百无聊赖地踢着石子。对面的裕丰面粉厂却排起了长队,插在门口的木牌上用红漆写着 “石磨面粉,每石八钱银”—— 比晋华的机器面粉便宜两钱,引得百姓们争相抢购。
“少东家,再这么下去,咱们的面粉都要堆成山了!” 管事刘福急得额头冒汗,手里攥着账本,“这月销量比上月少了四成,库房里还囤着两千石面粉,再卖不出去,就要受潮了!”
王昭临站在厂门口,望着裕丰厂的长队,眉头紧锁。昨天刚从祁门处理完茶农贷款的事,回来就遇上这档子事 —— 他早听说裕丰是本地老作坊改的,用的还是老式石磨,怎么突然有本钱打价格战?直到刚才,票号的伙计来报,说 “汇丰银行给裕丰贷了笔银子,利息低得吓人”,他才明白,这又是汇丰的手笔。
“走,去库房看看面粉。” 王昭临转身往库房走,刘福赶紧跟上。库房里,面粉袋堆得像小山,每袋上都印着 “晋华机器制粉” 的字样,角落里还散落着几块没卖出去的面粉样品。王昭临拿起一块,用手指捻了捻,细腻光滑 —— 机器磨的面粉确实比石磨的细,可百姓只看价格,不看品质,这才吃了亏。
一、低价抢的市场冷
辰时的日头爬过库房的天窗,照在面粉袋上。王昭临坐在面粉袋上,翻着刘福递来的账本 —— 上面用传统单式记账记着 “买入小麦一千石,银五百两;卖出面粉五百石,银四百两”,成本和利润混在一起,根本算不清哪里能省银子。
“这账本不行,” 王昭临把账本扔在一边,“去把复式簿记的册子拿来,咱们重新算成本!” 刘福愣了愣,赶紧跑回账房,拿来新的复式台账。王昭临接过笔,在台账上画起表格:“左边记‘成本’,分小麦、人工、机器损耗;右边记‘收入’,分面粉、麦麸(可卖作饲料);中间记‘利润’,这样才能看清哪里能省。”
没一会儿,账本就理得明明白白。“你看,” 王昭临指着表格,“小麦损耗率有一成,要是改进筛选工艺,能降到五成;机器每天开机八小时,其实可以开十小时,多磨两成面粉,人工成本分摊下来,每石还能省五分银。”
刘福凑过去一看,眼睛亮了:“这么算下来,咱们的成本能降一成!要是再把麦麸卖出去,还能多赚一笔!” 王昭临点点头:“光降成本还不够,得让百姓知道,咱们的面粉比裕丰的好,愿意多花两钱银买。”
他突然想起前卷晋商验茶用的 “鸦片膏检测法”—— 当时是用鸦片膏测茶砖里的杂质,现在能不能改良一下,用来测面粉的品质?“刘福,去把磁石和鸦片膏改良剂拿来,再去裕丰买袋面粉,咱们做个试验。”
二、复式算的成本降
巳时的账房里,王昭临把晋华和裕丰的面粉分别倒在两个瓷碗里,又拿出一小瓶褐色的液体 —— 是用鸦片膏提炼的改良剂,遇劣质面粉(比如掺了发霉小麦、泥沙)会显黑。
“看好了。” 王昭临往两个碗里各滴了两滴改良剂。晋华的面粉依旧雪白,裕丰的面粉却慢慢泛出淡黑,碗底还沉着些细小的泥沙。“这就是差距,” 他指着碗,“裕丰用的是陈麦,还掺了泥沙,百姓吃着不卫生;咱们用的是新麦,机器筛选干净,只是没让人知道。”
刘福看得目瞪口呆:“少东家,这法子太神了!咱们把这个展示给百姓看,肯定能让他们回来买!” 王昭临点点头,又让人拿来面粉袋,在袋角加印了个微型关公像 —— 用磁石一贴就显形,是前卷 “磁石验茶” 的老法子,防裕丰仿冒。
“明天就去城门口摆个摊子,” 王昭临对刘福说,“一边展示改良剂验面粉,一边用磁石验关公像,告诉百姓‘晋华面粉,干净无杂,假一赔十’!” 他又在复式台账上添了一笔,“麦麸卖给附近的养猪户,每石三钱银,这月就能多赚六百两,刚好补上销量的亏空。”
当天下午,晋华厂就改了工艺 —— 小麦筛选更细,机器开机时间延长,伙计们还把库房里的面粉重新检查了一遍,挑出受潮的,磨成粗粉卖给饲料厂,没浪费一点。刘福看着新算的成本账,笑着说:“少东家,这么一改,咱们的面粉就算卖九钱银,也比以前赚得多!”
三、关公纹的验真显
午时的太原城门口,晋华厂的摊子刚摆好,就围了不少百姓。王昭临亲自演示:先往裕丰的面粉里滴改良剂,面粉变黑,引来一片惊呼;再往晋华的面粉里滴,依旧雪白;最后用磁石往面粉袋上一贴,袋角的关公像显黑,清晰可见。
“大家看,” 王昭临举起两个碗,“裕丰的面粉掺了陈麦和泥沙,吃了对身体不好;咱们的面粉是新麦机器磨的,干净细滑,还有关公像验真,不会买着假货!” 他让人给百姓分面粉样品,“大家尝一尝,好不好吃,一尝就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