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大家换合适的壳,林夏还带着寄居蟹们去深海捡壳——专门挑大小合适、完好无损的,还根据每个寄居蟹的体型和喜好,帮它们“量身选壳”。小卷换了个中等大小的壳,爬得又快又稳;点点换了个光滑的花壳,再也不会扎到同伴;珠珠的壳则被林夏用海藻汁补好了小洞,再也不会进水了。
后来,“房屋中介所”还加了个“售后”服务——寄居蟹们换了壳后,要是觉得不合适,可以回来换;壳坏了,林夏和苏晓棠还会帮它们修补。甚至有别的海域的寄居蟹,听说这里有“房屋中介所”,特意游过来换壳,中介所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苏晓棠看着热闹的中介所,笑着对林夏说:“没想到我们还能当寄居蟹的中介,真有意思!”林夏点点头,看着珠珠背着新壳,在珊瑚丛里和小伙伴们玩耍,突然觉得:无论是人类还是海洋生物,都希望有个合适的“家”,而能帮它们找到“家”,比做任何实验都让人开心——毕竟,看着寄居蟹们背着合适的壳,开开心心地生活,这就是最温暖的科研成果。
第883集:会写“深海日记”的墨鱼,科研站的“墨汁手稿”风波
林夏早上整理水产箱时,发现墨鱼“墨墨”正用触手沾着墨汁,在一块光滑的礁石上写字——不是乱涂,是整整齐齐的“点”和“线”,像某种密码。“你在写什么?”她凑过去问,墨墨晃了晃触手,又写了几个“点”:“我在写‘深海日记’,记录每天发生的事,用我们墨鱼的文字。”
林夏来了兴趣,用特异功能“翻译”墨墨的文字——原来,那些“点”代表太阳,“线”代表海浪,组合起来就是“今天太阳很好,海浪很温柔,我吃了好多小鱼”。她赶紧找来陈橙,陈橙看着礁石上的“墨汁手稿”,兴奋地说:“这是墨鱼的‘文字系统’!对研究深海生物交流方式有重大意义!”
两人决定帮墨墨“整理日记”:林夏负责“翻译”,把墨墨的文字翻译成人类的语言;陈橙负责记录,把翻译后的内容写在笔记本上;墨墨则每天早上在礁石上写日记,下午两人就来“整理”。日记里的内容很有趣:“今天看见一只小海龟迷路了,我帮它指了路”“科研站的人类在烤鱿鱼,香味飘到了海里,我也想吃”“乐乐今天唱歌很好听,我用墨汁画了个笑脸送给它”。
可没过几天,“手稿”就引发了风波——苏晓棠看见礁石上的墨汁,以为是谁弄脏了礁石,顺手用海水冲掉了;李铁兰路过时,以为是墨鱼在搞破坏,差点用电击枪吓它;最糟的是,站长看见笔记本上的“深海日记”,以为是林夏和陈橙在偷懒写“小说”,把两人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
“这不是小说,是墨鱼写的日记!”林夏赶紧解释,拉着站长去看墨墨写日记。墨墨见站长来了,特意用墨汁写了“站长好”(用三个点和一条长线表示),站长看了半天,才相信这是墨鱼写的,不好意思地说:“是我误会你们了,这日记很有价值,要好好保存!”
为了保护“墨汁手稿”,林夏和陈橙找来了一块大石板,放在墨墨的水产箱里,让它在石板上写日记;苏晓棠则每天早上守在水产箱旁,防止别人误冲手稿;李铁兰也来了兴趣,每天都来问:“墨墨今天写了什么?有没有提到我?”当听到日记里写“李铁兰今天举着电击枪,样子很凶,但她给了我一条小鱼干”时,李铁兰忍不住笑了:“这墨鱼,还挺记仇。”
后来,林夏和陈橙把墨墨的日记整理成了一本书,叫《深海日记——一只墨鱼的日常》,里面还配了墨墨的“墨汁手稿”照片。站长把书放在科研站的图书馆里,成了最受欢迎的书,每个研究员都爱翻,看着里面有趣的内容,总能笑出声。墨墨也因为写日记,成了科研站的“小作家”,每天都有研究员来看它写日记,还给它带小鱼干当“稿费”。林夏看着墨墨在石板上认真写字的样子,突然觉得:深海里的生物,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更有趣,而能读懂它们的“日记”,就是深海研究最特别的收获。
第884集:海星的“海底导航仪”,科研站迷路记的搞笑救援
苏晓棠跟着林夏去深海采集样本,结果走得太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周围全是一模一样的珊瑚丛,海水又浑浊,指南针也因为深海磁场失灵了。“夏姐,我们是不是迷路了?”苏晓棠吓得快哭了,林夏也有点慌,她试着用特异功能喊乐乐,可没听见回应。
就在这时,一只海星爬了过来,用腕足碰了碰林夏的手:“你们是不是找不到路了?我带你们回去!”林夏一愣:“你认识路?”海星晃了晃腕足:“我是海星导航队的,这一片的珊瑚丛我都认识,闭着眼睛都能走回去!”说着,它就带头往前爬,林夏和苏晓棠赶紧跟上。
海星果然认识路,它绕开危险的海胆区,避开湍急的水流,还时不时停下来,用腕足指一下方向:“前面左转,有个红色的珊瑚,那是标记点”“右边的礁石后面有个小洞,穿过去就是浅海了”。走了大概半小时,林夏终于看见科研站的灯光,高兴得抱住海星:“太谢谢你了!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