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花也来看画展,它用背鳍碰了碰章鱼师傅的画,说:“章鱼师傅,你画得真好,比我表演的特技还好看!”章鱼师傅听了,居然用触手拍了拍小浪花的头,像是在“夸奖”它。从那以后,章鱼师傅不再“吃醋”了——苏青陪它画画时,它会认真画;苏青去看小浪花表演时,它也会跟着去,坐在礁石上,用触手给小浪花“鼓掌”。
现在,实验室里每天都会有“和谐的画面”——苏青在整理实验数据,章鱼师傅在旁边画画;小浪花偶尔会游到窗边,对着章鱼师傅“呜呜”叫,章鱼师傅会用触手挥一挥,像是在“打招呼”。林小满看着它们,笑着说:“原来吃醋不是坏,是在乎——当它们明白,爱不是独占,是分享,就会变成最好的朋友。”
沈星在日志里写道:“太平洋底的‘朋友们’,用吃醋表达在乎,用包容表达友好——这份简单的情感,让这片海成了最温暖的家。珍惜每一个朋友,因为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
第295集:“会调皮的”小海豹(二)
小海豹最近越来越调皮了——它不再满足于在观测站院子里晒太阳,而是每天都要跑去海里“冒险”:一会儿追着小鱼跑,把鱼群吓得四处逃散;一会儿钻进珊瑚丛里,把珊瑚碰得东倒西歪;一会儿还会偷偷爬上渔船,把渔民的渔网咬出个洞,然后得意地跑回海里。
“小海豹!你怎么能咬渔网?渔民们还要靠渔网捕鱼呢!”林小满叉着腰,小海豹却歪着脑袋,用鳍爪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耳麦里传来它委屈的声音:“我只是想玩玩,没想到把渔网咬坏了……”林小满哭笑不得,只好带着小海豹,帮渔民们修补渔网;苏青则在旁边,用绳子给小海豹做了个“玩具渔网”,让它自己玩,别再咬真渔网了。
可小海豹还是很调皮——它把玩具渔网套在头上,当成“帽子”,到处跑;把林小满的声波翻译器叼走,藏在礁石缝里;把苏青的实验笔记咬得破破烂烂,还在上面踩了几个脚印。苏青气得想笑:“你这小调皮,再捣乱,我就不给你小鱼干吃了!”小海豹立刻把翻译器和实验笔记叼回来,放在苏青面前,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手,像是在“认错”。
有一次,小海豹居然偷偷跟着科考船,跑到了迷航雾里——它听说雾里的“蓝路”很漂亮,想进去看看,结果进去后就迷路了,吓得“呜呜”叫。还是浮游生物们发现了它,组成“蓝路”,把它带出了雾区。林小满抱着小海豹,又气又心疼:“你以后不能再偷偷跑出去了,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小海豹赶紧点头,用鳍爪紧紧抱着林小满的脖子,像是在“保证”。
为了让小海豹不再调皮,林小满和苏青给它安排了“任务”——每天早上,让它跟着螃蟹军团去捡硬币;中午,让它帮着喂海葵们浮游生物;下午,让它陪着老绿晒太阳。小海豹果然不调皮了,每天都认真完成“任务”:捡硬币时,它会用鳍爪帮螃蟹们把硬币推到一起;喂海葵时,它会小心翼翼地把浮游生物放在海葵的触手上;陪老绿晒太阳时,它会趴在老绿旁边,听老绿讲以前的故事。
现在,小海豹成了观测站的“小帮手”——林小满浇水时,它会用鳍爪帮忙端水盆;苏青修机器时,它会帮忙递工具;沈星写日志时,它会趴在旁边,安安静静地陪着。林小满笑着说:“原来调皮不是坏,是精力太旺盛——只要给它安排点任务,它就会变成最听话的小帮手。”
沈星在日志里写道:“太平洋底的‘小调皮’,用捣乱表达活力,用帮忙表达成长——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被引导,给它一点耐心,一点信任,就能见证它的改变。”
《太平洋底来的人:蓝海妙探组》第296-300集
第296集:“会治病的”疗愈藻(二)(完)
“疗愈藻,你别怕,我们以后再也不摘太多了,你好好长,好不好?”林小满蹲在礁石旁,指尖轻轻碰了碰疗愈藻刚长出来的嫩芽——之前被过度采摘后,藻体枯黄了大半,现在终于冒出了新绿,像大病初愈的孩子。耳麦里传来疗愈藻虚弱却安心的声音:“只要它们不摘我的根,不抢我的叶子,我还愿意帮大家治病。”
苏青立刻行动,不仅在礁石区加了一圈防护绳,还做了个“疗愈藻养护日历”——每天早上记录藻体的生长情况,每周三给礁石区浇一次稀释的营养液,遇到雨天就提前盖好透明塑料膜,防止雨水冲坏嫩芽。林小满则每天都来“陪聊”,给疗愈藻讲今天谁又需要帮忙,谁又在海边捡了垃圾,听得疗愈藻的叶片都跟着轻轻晃动,像是在认真“听讲”。
转机发生在一周后——渔村的小孩阿明被水母蛰了,小腿又红又肿,哭得直跺脚。他妈妈带着他来找妙探组,苏青看着孩子腿上的红肿,突然想起之前分析疗愈藻成分时,里面有天然的抗敏因子。她赶紧摘了两片嫩叶,捣成汁,混合着凡士林调成药膏,涂在阿明的腿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