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全息沙盘上,代表着“熔炉”势力的红色光点大部分仍对基地呈包围态势,但西北方向的几个前锋单元确实呈现出后撤重整的迹象。
而更远方,代表灰烬城的区域则被标注出一个不断闪烁的、令人不安的橙色问号。
“七十二小时……”
江季黎重复着这个时间点,目光扫过在场的核心成员——刚刚恢复些许、脸色依旧苍白的林默,眉头紧锁的沈鸿,沉默伫立的陆岩,以及表情莫测的何翟添。
“‘熔炉’的保守派在计算屏障波动周期,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指挥官,你的意思是?”陆岩沉声问道。
“灰烬城,我们必须去。”江季黎的语气斩钉截铁,“不能坐视‘熔炉’抢先获取可能存在的‘方舟’子节点。那里的信息,可能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理解‘净化协议’,能否找到与利维坦真正共生的道路,甚至……关乎我们能否在这场末世中存活下去。”
风险不言而喻。
灰烬城的能量屏障,内部的自动化猎杀者,可能存在的“净化协议”陷阱,以及虎视眈眈的“熔炉”势力。这几乎是一个十死无生的任务。
“我去。”陆岩没有任何犹豫。
作为军事指挥官,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是他的职责。
“你需要坐镇基地,”江季黎摇头,否定了他的请缨,“‘熔炉’的包围并未解除,内部整合也需强力手腕。何翟添旧部的联络,也需要你从安全角度持续监控。”
她的目光转向林默,“这次侦察,需要林默的能力。只有他能精准感知能量屏障的波动,预警地脉层面的威胁,并且……可能与我们未知的存在建立沟通。”
林默深吸一口气,压下脑海中依旧隐隐作痛的余波和那根诡异“丝线”带来的纷乱思绪,坚定地点了点头:“我没问题。”
他知道自己的状态并非最佳,但灰烬城的谜团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他,他体内那躁动不安的力量,似乎也在催促着他前往那个可能与一切根源相关的地方。
“我也去。”沈鸿推了推眼镜,“灰烬城的技术造物远超我们的理解,需要现场分析和判断。而且,何工提供的复合干扰模式,或许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需要技术人员在场。”
江季黎看着他们,沉默了片刻。
林默和沈鸿,一个是基地不可或缺的“调和者”,一个是技术支柱,让他们同时涉险,代价巨大。
但灰烬城的情况太过特殊,没有林默的能量感知和沈鸿的技术分析,普通侦察队恐怕连外围都无法突破。
“可以。”她最终批准,“侦察队由陆岩负责遴选精锐战士护卫,林默和沈鸿作为核心成员。任务目标:在屏障波动低谷期潜入灰烬城外围,尽可能收集情报,确认‘方舟’子节点是否存在及其状态,评估风险。严禁深入核心区域,一旦遭遇不可抗威胁,立即撤离。你们的首要任务是活着带回信息,不是牺牲。”
“明白!”林默和沈鸿齐声应道。
“何工,”江季黎看向何翟添,“你负责与‘黑隼’保持实时联络,尽可能获取‘熔炉’对灰烬城行动的最新动向,尤其是他们计划潜入的具体时间和路线。同时,继续尝试获取关于‘织网者’和纳米同化技术的完整资料。”
“明白。”何翟添简短回应,眼神深邃,不知在计算着什么。
……
任务确定,基地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陆岩开始从“暗刃”小队和经历过地底、灰烬城前次侦察的老兵中挑选队员,装备部门开始检查和优化单兵作战装备及特种探测设备。
沈鸿则一头扎进实验室,抓紧时间对几台便携式分析仪和那套复合干扰装置进行最后的优化和小型化改装。
林默回到了医疗中心,进行出发前的最后一次深度恢复。
他盘膝坐在静室中,不再强行冥想,而是尝试与脑海中那根冰冷的“丝线”和平共处。
他不再试图“询问”或“沟通”,而是像观察一颗遥远的星辰般,单纯地感受着它传递来的那种绝对的、非人的“秩序”感。
渐渐地,他发现,当自己的精神不再排斥这种外来的“秩序”,而是尝试着去理解其存在的“逻辑”时,他体内那原本躁动不安的混沌与秩序力量,似乎找到了一种奇异的平衡点。
头痛减轻了,精神图景的裂痕愈合速度也仿佛加快了一丝。
这并非融合,更像是一种……基于更高层面规则的“协调”。
那根“丝线”彼端的存在,仿佛一个定海神针,无意中帮助他稳定了自身混乱的力量场。
这究竟是好是坏?林默无法判断。
但他隐约感觉到,这或许是他更快掌握自身能力、应对未来危机的一条……捷径?或者说,险径?
……
就在侦察队紧锣密鼓地准备时,基地外围,阴影之中。
那道潜伏的身影再次接收到了一段加密信息。
信息内容极其简短,只有一个坐标和一个时间戳——与“黑隼”提供的、推测的灰烬城屏障波动低谷期,高度吻合。
身影沉默地删除了信息,如同幽灵般消失在仓库的阴影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一张无形的网,似乎正悄然撒向那片死亡的废墟。
而“玄武”基地的这次主动出击,究竟是破局的关键,还是正一步步踏入早已编织好的罗网?
风暴将至,灰烬城将成为一切矛盾交汇的舞台。
喜欢末世曙光:女王的炼金方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末世曙光:女王的炼金方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