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据点上空,来自地下的威胁尚未解除,人类势力之间的暗流又开始涌动。“磐石堡垒”与“清洁工”的接触,以及他们指向第七研究所的动向,像是一根逐渐收紧的绞索,提醒着林风等人,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所有无关紧要的活动都被暂停,全部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破甲噬骨钉”的最后攻关阶段。据点内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机油、金属碎屑和化学试剂气味的、如同小型军工厂般的氛围。
林风几乎将工坊的运算能力压榨到了极限。压电陶瓷震荡器的优化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他放弃了追求单一撞针的巨大振幅,转而采用了多片压电陶瓷阵列协同工作的方案。六片经过特殊切割和处理的高性能压电陶瓷片,呈环形排列,它们的微小振动通过一个极其精密的半球形谐振腔进行汇聚和放大,最终共同作用于中心那根坚硬的碳化钨撞针尖端。
这个过程涉及到的微米级校准和频率同步异常复杂,全靠工坊的超高精度加工和系统辅助计算才得以实现。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和参数调整,最新一代的振动核心原型终于稳定了下来。
接通电源的瞬间,那小小的金属疙瘩发出一种几乎听不见、却又让人牙酸的高频“嘶嘶”声。放在上面的水珠瞬间被震成细密的雾气,轻轻触碰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穿透性的麻痒感。将其尖端抵在怪物甲壳样本上,虽然依旧无法立刻凿穿,但已经能在表面留下清晰的、不断扩展的微痕,并且伴随着细小的粉末状碎屑脱落!
“成功了!就是这样!”林风看着这显着的效果,激动地握紧了拳头。虽然离完美还差得远,但这证明了他的思路完全正确!这种高频微冲击,配合小瑶的“噬骨酸”,绝对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他立刻将这个振动核心的设计蓝图固化下来,命名为“蜂鸟”核心。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其与小瑶的腐蚀液系统、以及凌的发射器进行完美整合。
小瑶这边的进展同样喜人。她成功优化了“噬骨酸”的稳定剂配方,使得活化前的基液可以安全地储存在特制的玻璃内胆中(内胆由工坊吹制,壁厚经过精确计算,既能保证强度,又能在受到内部撞击时顺利破裂)。催化剂的储存则更加小心,被密封在一个更小的、带有撞针的次级腔室内。
弹头的机械结构成为了新的难点。如何确保弹头命中目标时,首先触发催化剂混合,然后振动核心启动,最后腐蚀液能通过振动核心周围的微细管道被有效泵出?这需要一套精巧的惯性触发和联动机构。
凌放下了发射器的调试,转而利用她对手工和机械的理解,开始设计弹头的内部结构。她用收集来的细小弹簧、钢珠和精巧的卡榫,设计了一套颇为巧妙的惯性序列开关。
弹头尖端受到撞击后,首先会推动内部撞针,击破催化剂腔室,让催化剂与主腔室的基液混合;紧接着,混合产生的轻微内压和惯性会触发第二个机关,接通“蜂鸟”核心的电源;最后,振动核心工作产生的微小震动本身,会充当“泵”的作用,同时震开腐蚀液流出通道的阀门,将活化后的“噬骨酸”持续不断地“抖”到振动中的撞针尖端,注入目标内部!
这个设计充满了手工的粗糙感,却又透着一种末世特有的、实用至上的巧妙。当然,其可靠性还需要实战检验。
阿亮和王叔则成了最好的零部件加工员和组装工。他们按照林风和凌画出的草图,用工坊和简陋工具加工出各种细小零件,然后在凌的指导下,像拼凑精密钟表一样,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破甲噬骨钉”的弹头组装起来。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废品率一度高得吓人,但随着熟练度的提升,速度也逐渐快了起来。
刘奶奶和小瑶负责后勤保障,准备食物、饮水,以及处理那些危险的化学废料,确保大后方稳定。
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奋战,第一批量产型(其实也就五枚)的“破甲噬骨钉”弹头,终于整齐地摆放在了工作台上。它们看起来有些粗糙,甚至有些歪歪扭扭,通体由不同颜色的金属拼接而成,像是几个不同年代的工业残骸被强行组合在一起,但却散发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危险而实用的气息。
与之配套的,是凌制作的三把长柄发射器。由于时间紧迫,她只来得及完成三把。发射器看起来更是简陋,就是一根长长的钢管加上简陋的击发机构和肩托,但胜在结构简单可靠,威力足够将弹头发射到五十米内的目标区域(精度嘛,就看射手的手感和运气了)。
激动人心的首次实弹测试即将开始。测试目标是一块从死去怪物身上剥离的、尤其厚实的胸甲片,被牢牢固定在一百米外的废弃墙壁上。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既期待又紧张。阿亮自告奋勇担任射手,他扛起一把发射器,感觉沉甸甸的,心里既兴奋又没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末世双穿:我的基地车超神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末世双穿:我的基地车超神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