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砧”运输队那熟悉的轰鸣声再次打破了废墟的沉寂,如同一位恪守约定的古怪信使,准时送来了林风急需的物资。这一次,除了几个密封严实、贴着生化标志的大桶(里面是合成信息素所需的惰性凝胶和催化剂),还有几箱沉甸甸的金属材料——高强度的合金钻头以及几块泛着冷冽寒光的特种钢锭,这些都是制造破甲武器的潜在基础。
随车而来的那个厚实防水文件袋显得格外重要。里面装着关于“第七研究所”的有限资料和几张边缘磨损、标注着数个猩红叉号的地下管网地图。资料内容大多含糊其辞,充斥着“高度机密”、“生物适应性”、“极端环境能源”等旧时代术语,通篇看下来,只勾勒出一个神秘而危险的研究所轮廓。地图则相对实用一些,明确标注了几个疑似怪物频繁活动的出口位置,但无一例外都位于远离据点、深入危险区域的所在。
尽管情报依旧蒙着一层迷雾,但其价值毋庸置疑。至少,他们不再是完全盲目,有了“第七研究所”这个明确的关键词,以及几个需要划为禁区、重点防范的坐标点。
物资入库,据点立刻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全力开动起来。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紧张的期待,仿佛即将开始一项伟大的事业。
小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第一阶段的核心人物。她的工作台从医疗舱旁边延伸开来,摆满了各种尺寸的玻璃器皿、量筒和搅拌棒。她要根据医疗舱分析出的最优配比,小心翼翼地将粘稠的凝胶基质、无色透明的催化剂与从“镰刀怪”体内提取的、散发着奇异气味的的信息素原液进行混合。这个过程要求极高的精度和绝对的耐心,温度、比例、搅拌速度稍有差池,就可能得到一桶毫无效果的浆糊,甚至可能引发未知反应。
林风让工坊暂停了其他非紧急项目,将所有计算力和精密操控能力都调配来辅助小瑶。工坊的微型机械臂负责最精密的注入和恒温搅拌,大大提升了制备的成功率和一致性,将小瑶从最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她能更专注于配方的微调和效果验证。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批二十枚改进版的“臭蛋”很快下线。它们焕然一新,不再是之前那些粗陋的陶瓷罐,而是用工坊塑形制造出的、鸡蛋大小、流线型的椭圆形外壳,材质是一种轻便却结实的工程塑料。内部填充着饱含信息素凝胶的多孔结构,外壳上设计了巧妙的应力裂纹,确保用力投掷撞击时能瞬间破裂,将内部的凝胶溅射开来,释放效果比之前的简陋版本持久了数倍,覆盖范围也更广。
阿亮拿着一个新下线的“蛋”,爱不释手,给它起了个更威风的名字——“驱虫弹”!他还自告奋勇地负责用边角料制作柔软的填充物,将这些“驱虫弹”一个个妥善地安放在专门的弹药箱里,显得格外专业。
除了“驱虫弹”,小瑶还利用边角料,成功试制出了一种可以别在衣领或袖口上的、纽扣大小的信息素缓释片。这种小玩意儿效果范围很小,仅能覆盖佩戴者周身一两米,持续时间也只有四到六个小时,但或许能在突然遭遇落单怪物时,争取到宝贵的反应时间,或者提供一点心理上的安全感。
“初步的生产流程算是摸清楚了。”小瑶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声音疲惫却充满成就感,“只要材料供应跟得上,我们每天大概能稳定产出三十到四十枚‘驱虫弹’,缓释片的话,五六十片应该没问题。”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开端。有了这批库存垫底,应对类似之前那种规模的怪物骚扰,大家心里总算有了些底气和章法。
然而,林风的思考早已跳出了被动防御的范畴。他清楚地知道,光靠“驱散”是无法真正赢得生存空间的。最好的防御永远是进攻,他们需要一种能有效杀伤、甚至低成本量产的单兵武器。电磁步枪是战略威慑,不能当作常规棍棒来使。
他的目光一次次扫过工坊武器列表中那几个依旧灰色的选项——【高频震动切割刃】、【酸性喷射器】…它们的光芒如此诱人,却又被缺失的关键材料死死锁住。
“既然买不到现成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造一把?”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火花般在林风脑中迸发。他拥有系统的制造能力,对“镰刀怪”的弱点有了深入了解,还有一整个据点的人力可以集思广益,为什么一定要被系统的蓝图束缚住手脚?
他立刻将所有人召集到工坊前,包括曾经摸过不少旧时代武器的王叔,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末世武器研发研讨会”。
“那些怪物的甲壳硬得离谱,正面强攻事倍功半。”凌首先发言,一针见血,“但它们关节的连接处、还有头部那些感光器官肯定是弱点。我们需要一种能精准打击这些点的武器,最好是长柄的,能最大限度保持安全距离。”
“它们的腐蚀液很厉害,但好像对同类的甲壳效果一般,说明甲壳有天然的抗性。”小瑶从生物特性角度补充,“如果我们能制造出一种装置,可以无视它的抗性,或者能黏附在甲壳上,持续释放更强效的酸液,或许能从外部慢慢烧穿它的乌龟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双穿:我的基地车超神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末世双穿:我的基地车超神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