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勤跃对接各个顶级设计公司和施工单位的过程中,马悦的日子过得悠闲而滋润。每天,她不在那么宅家看孩子,更多时间是在与朋友们喝下午茶,讨论着别墅未来的装修风格。日子太顺了,顺得让她有些飘了。她觉得,拥有豪宅只是第一步,她需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一个依附于丈夫的漂亮花瓶,她也能“搞钱”,也能创造价值。
恰在此时,郑勤跃一个从外地来天津出差的大学同学,组织了一场饭局。
饭局设在一家格调高雅的私房菜馆,郑勤跃、马悦,还有那位叫李哲的同学,围坐一桌。李哲能说会道,几杯酒下肚,话题便有意无意地引向了“财富增值”。
“勤跃,你现在事业这么成功,钱放银行里也是贬值啊。”李哲夹了一筷子菜,故作神秘地凑近了些,“我最近在做一个项目,叫‘互利商城’,一个新零售的返利平台,模式非常厉害,能让钱最大化地产生效益。”
郑勤跃只是礼貌性地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没有接话。他见过的项目太多,这种听起来过于美好的“模式”,他本能地保持着警惕。
但马悦的眼睛却亮了。她身体微微前倾,追问道:“怎么个最大化法?”
李哲一看有听众,立刻来了精神,唾沫横飞地讲了起来:“简单说,你在这个平台消费,或者投资成为合伙人,平台不仅给你商品,还会给你高额返利。今天投一万,下个月可能就返你一万二,连本带利都回来了。你再把这一万二投进去,下个月就返一万四四……这叫复利,懂吗?钱生钱,利滚利!”
他越说越兴奋,甚至拿出手机,打开一个花里胡哨的APP,指着上面的数字给马悦看:“你看,我上个月投了五十万,这个月已经返利快六十万了。我什么都不用干,钱就自己跑进我口袋里。”
马悦看着手机上那一串串诱人的数字,心跳开始加速。这不就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吗?不用上班,不用看人脸色,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账户里的数字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种感觉,比郑勤跃给她买别墅还要刺激。
她转头看向郑勤跃,满眼都是期待和兴奋:“勤,这个听起来好像很不错啊!”
郑勤跃放下茶杯,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微笑,但眼神里却透着一丝审慎。他缓缓开口:“李哲,这种模式的资金池是怎么监管的?它的盈利点在哪里?如果所有人都只拿返利不消费,这个体系怎么维持下去?”
他一连串的问题专业而尖锐,直击要害。
李哲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勤跃,你还是老样子,做什么都这么严谨。我们这是新模式,不能用老眼光看。再说了,你以为就我一个人在做吗?”他压低声音,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我跟你说,天津市某银行的行长,都带着亲戚朋友在里面做。人家行长什么眼光?他能看走眼?”
“银行行长?”这四个字像一颗定心丸,瞬间击中了马悦。在她看来,行长就是金融权威的象征,连他都参与的项目,还能有假?
她立刻用胳膊肘碰了碰郑勤跃,语气急切地劝说道:“老公,听见没?连行长都在做!这肯定靠谱!我们也可以先投一小笔试试嘛,就当理财了。”
郑勤跃看着妻子那副跃跃欲试、几乎要当场掏手机转账的样子,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理智上觉得这东西不靠谱,像一场精心包装的庞氏骗局,但面对妻子的期盼和老同学的极力推荐,他不想在饭桌上把话说死,显得不近人情。
“我们回去再研究研究吧。”他含糊地应付了一句。
但马悦已经彻底被说服了。饭局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她还在喋喋不休。
“老公,我觉得李哲说得对,我们不能太保守了。现在这个时代,就是要抓住机会!”
“你看人家行长,肯定比我们懂金融,他都敢投,我们怕什么?”
“我们就算投个一百万,下个月返利二十万,那装修钱慢慢不就出来了吗?这多好!”
她的话像连珠炮一样,郑勤跃只是安静地开着车,偶尔“嗯”一声。他知道,马悦已经飘在云端,听不进任何理性的分析了。那个关于“京广和”的诱人故事,已经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疯狂的种子。而他,似乎成了唯一一个清醒的、也即将被她视为“绊脚石”的人。
喜欢往复的算计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往复的算计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