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尸舟现世
信度河的风骤然转厉,卷起江面细碎的金浪拍向岸边。王玄策刚将佩剑归鞘,便见江面上那三百具唐军浮尸突然异动——原本随波散漂的尸体,竟像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缓缓朝着江心聚拢。他瞳孔微缩,忙抬手示意身后将士噤声:“都别动,看江面!”
蒋师仁握紧陌刀上前,目光死死锁着那些浮尸。只见第一具尸体的手指轻轻颤动,随即翻身与另一具尸体并拢,甲胄碰撞间发出沉闷的声响。紧接着,更多尸体开始移动,有的相互叠压,有的首尾相接,不过半柱香的工夫,竟在江面拼成了一艘长约二十丈的船形——尸身交错成船身,手臂相扣作船舷,连残破的明光铠都顺着拼接的弧度排列,像是天然的船板纹路。
“这……这是尸舟?”泥婆罗将领朗卡失声惊呼,手中长矛险些脱手。他征战半生,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景象,尸身拼接的船形在金色江水中沉浮,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
王玄策却注意到更惊人的细节——每具尸体的掌心都托着一枚铜铃,铃身刻着清晰的“唐”字,铜绿斑驳却难掩精致。他示意蒋师仁取来一具靠近岸边的浮尸,指尖轻触铜铃,竟发现铃舌并非寻常金属,而是半截乳白色的雪莲,花瓣上还残留着些许冰晶,仿佛刚从雪山摘下。
“是解毒雪莲。”蒋师仁凑近查看,声音带着几分凝重,“当年末将随侯君集出征高昌时见过,此花只长在天山雪线以上,能解百毒,没想到会出现在这里。”
王玄策弯腰拿起铜铃,手指轻轻晃动。“叮——”清脆的铃声穿透风声,传遍江面。就在铃声响起的瞬间,尸舟的“甲板”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黑褐色的船板纹路从缝隙中显现——那根本不是尸身,而是藏在尸群之下的真正船板!缝隙越来越大,一卷泛黄的经卷从船底缓缓露出,经卷封皮上写着“大唐西域记”五个篆字,展开的书页恰好停在“渡河篇”。
“是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王玄策心中巨震。他年少时曾在长安大慈恩寺见过玄奘法师,听闻法师西行归来后着此书,详细记载西域山川地理,却不知竟有一卷藏在此处。
蒋师仁见状,陌刀出鞘,刀身斜挑,精准勾住经卷边缘。他手腕微沉,刀气顺着经卷扩散开来,直逼河底。“嗡——”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河底突然传来金属转动的声响,紧接着,数十个青铜齿轮从泥沙中浮出,齿轮上刻着复杂的纹路,相互咬合间竟组成了完整的舵盘结构。
“是公输班设计的‘九转连环舵’!”王玄策一眼认出,当年他在将作监见过此舵的图纸,传闻此舵能借水流之力自动调整方向,无论顺逆都能平稳行船,是上古奇巧之术,没想到真的存在。
就在此时,之前落在江中的铜佛残核突然腾空而起,像被磁石吸引般飞向青铜齿轮,精准嵌入舵盘中心的凹槽。“咔啦——”齿轮骤然转动,尸舟开始缓缓调头,原本朝向岸边的船首,竟缓缓转向对岸,直指键陀罗水寨的方向——那里正是阿罗那顺的秘密据点,藏着他囤积的粮草与精锐。
岸边将士无不惊叹,吐蕃骑兵纷纷举起弯刀,泥婆罗士兵也高呼起来,方才因浮尸而起的压抑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振奋与期待。王玄策却仍未放松,他望着尸舟的方向,总觉得此事太过顺利,阿罗那顺绝不会轻易留下如此明显的破局之路。
突然,河面中心出现一个漩涡,水流急速旋转,卷起泥沙与碎木。漩涡越来越大,竟将远处七具尸体吸了过来——那是天竺哨兵的尸体,甲胄上绣着戒日王朝的太阳纹,腰间挂着的铜牌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是鸿胪寺的密探铜牌!”蒋师仁飞身跃到岸边礁石上,伸手捞起一具天竺尸体,解下腰间铜牌。铜牌正面刻着“鸿胪寺探”,背面是密探的编号“七三二”,正是三个月前随使团出行、后失踪的密探信物。
王玄策接过铜牌,指腹摩挲着冰冷的金属,心中寒意渐生。他终于明白,阿罗那顺早已知晓他们的行踪,这些天竺哨兵定是奉命监视,却不知为何被灭口。而尸舟、铜铃、经卷与连环舵,或许根本不是意外,而是阿罗那顺设下的陷阱。
“王正使,此事蹊跷。”蒋师仁走到他身旁,压低声音,“阿罗那顺若想阻拦,大可直接派战象渡河攻击,为何要留下这尸舟与舵盘?”
王玄策点头,目光扫过对岸。此时对岸的战象已退至远处,只留下零星的天竺士兵在观望,仿佛在等待他们登上尸舟。他抬手示意将士们退后,指尖轻敲铜铃,铃声再次响起,尸舟却不再移动,只是在漩涡旁静静漂浮。
“朗卡将军,你带五百泥婆罗勇士,乘竹筏靠近尸舟,探查是否有机关。”王玄策转身对泥婆罗将领朗卡下令,“切记,只可远观,不可触碰任何东西。”
朗卡领命,立刻召集五百名水性最好的士兵,扎起十艘竹筏,缓缓驶向尸舟。竹筏靠近时,朗卡发现尸舟的船板缝隙中藏着细小的引线,引线连接着船底的黑色陶罐,隐约能闻到硫磺的气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