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云站在总督府的电讯室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最新式的无线电发报机。窗外,新长安城的灯火如同繁星般向远方蔓延,昭示着这片大陆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一个潜在的危机正在悄然滋长。
记录。马小云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年轻的发报员立即调整好纸笔,准备记录这封将影响数百万人的电文。
致陛下亲鉴:马小云缓缓开口,每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臣在非洲经年,察此地土着有异。其生育之速,远超天竺。若不加以节制,恐数代之后,此地将非炎黄之土。
发报员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录着这段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建言。
马小云踱步到窗前,望着远方感化院的灯火。那里收容着数以万计的非洲土着,他们正在学习汉语,接受教化。然而,马小云深知,表面的驯服之下,是难以磨灭的文化基因。
臣观土着习性,他继续口述,饱食则多育,一如豚犬。今我朝供给粮饷,使其免于饥馑,然其生育之速,已超耕作所出。长此以往,必致粮秣不继,滋生祸乱。
这个结论并非凭空得出。马小云调取过系统数据,显示在充足食物供应下,非洲土着的生育率已经达到每个家庭六到八个子女。照此速度,不出五十年,土着人口将超过炎黄移民十倍。
故臣建言:马小云的声音变得坚定,其一,土着永不得任七品以上官职;其二,推行生育节制,凡超生者,削其口粮;其三,定十代之约,须经十代教化,方准入炎黄籍贯。
发报员记录到这里,手微微颤抖。这无疑是极其严苛的政策,但他不敢多问,只是忠实地记录着每个字。
马小云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巨大的非洲地图。红色的标记代表炎黄控制区,蓝色代表土着聚居区。可以清楚地看到,蓝色区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陛下或疑本神言过其实,马小云仿佛预见到皇帝的疑虑,然观现实时代,此地之乱象,正因未行此策。各部族争权夺利,互相征伐,皆因人口无度增长,资源不敷所用。
他所说的现实时代,自然是指他穿越前所知的二十一世纪非洲。那些战乱、贫困、疾病的循环,在这个平行时空中,他决心要提前预防。
电文继续:土着之性,好逸恶劳,目光短浅。今虽慑于天威,暂服王化,然其劣根未除。若遽予平等,必致反客为主之祸。
这番话若是公开,定会引来非议。但马小云深知,在这个文明碰撞的时代,过度的仁慈只会导致自身文明的覆灭。
十代之约,非为歧视,实为保全。他解释道,十代光阴,足可涤除蛮性,沐浴华风。届时,其言语、思维、习俗,皆与炎黄子民无异,自可平等相待。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马小云还特意举出了数据:今感化院中,土着识字者不足百分之一,通晓算术者更稀。若令此辈参政,必致政务废弛。
他走到书桌前,取出一份刚完成的统计报告:据臣调查,土着劳工效率仅及天竺人之六成,而食量反多三成。此非懒惰,实乃天性使然。
电文最后,马小云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可设生育司,专司土着人口之调控。凡守制者,赏;违令者,罚。另设教化监,考核土着进学之绩。十代之后,经考核优异者,方可脱去土着之籍。
发报员完成记录后,马小云亲自校阅电文。他知道,这份建议必将引起朝中争议,特别是那些崇尚仁政的文官们的反对。
加急发出。马小云下令,用最高密级。
当发报机开始工作时,马小云独自走上露台。夜风拂面,带来远方草原的气息。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他正在推行着最严苛,却也可能是最必要的政策。
他想起了系统数据库中记载的历史:那些因为人口结构改变而消亡的文明,那些因为过度包容而被反噬的帝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不能重蹈覆辙。
也许后人会指责我残忍,马小云望着星空自语,但若要保全炎黄文明,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十天之后,皇帝的回电抵达。经过激烈争论,朝中最终采纳了马小云的大部分建议,只是在细节上做了调整:将十代之约改为视教化程度而定,并增加了表现特别优异者可破格提拔的条款。
这个决定,奠定了炎黄帝国在非洲百年统治的基石。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严格的生育控制和渐进式的同化政策,确实避免了人口爆炸带来的危机,也为文明的融合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多年以后,当第一批完全接受炎黄教化的非洲裔公民获得平等权利时,历史学家们才真正理解了马小云当年的深谋远虑。在那个野蛮与文明激烈碰撞的时代,他的铁腕政策,或许才是最人道的选择。
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平静的夜晚,始于那封跨越重洋的电文。在这片星空下,一个文明的命运被改写,一个大陆的未来被重新规划。(本章完)
喜欢全球统一系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全球统一系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