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冬,新京的第一场雪来得悄无声息。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雪花如撕碎的棉絮,漫过王宫的朱漆宫墙,将御花园的琼楼玉宇裹上一层素白。养心殿内,炭火盆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光映着王九击手中的选秀名册,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六地初选合格的三十名女子的姓名、家世与品性,每一页都附着画师精心绘制的肖像,眉眼间各有风情。
“大王,这三十位姑娘皆是各地官府严格筛选出的佼佼者。”内务府总管躬身立于一旁,声音带着几分谄媚,“四川的李姑娘,其父是成都府的秀才,精通诗词歌赋,画技更是一绝;云南的赵姑娘,是回民土司之女,骑射功夫不输男子,性格爽朗;广东的陈姑娘,家传医术,擅长调理身体……”
王九击指尖划过名册,目光在肖像上缓缓移动。他对女子的容貌并无过多要求,更看重的是品性与家世——大新初定,选秀不仅是为了绵延子嗣,更是为了拉拢各地士族与土司,稳固统治根基。当看到广西的黄氏与湖北的周氏时,他的指尖顿了顿。
黄氏,广西桂林人,其父是当地小有名望的乡绅,在太平军战乱中曾组织民团保护乡邻,后归顺大新,因献粮有功被封为县巡检。她的肖像上,女子身着淡蓝色布裙,眉眼温婉,眉宇间却透着一股韧劲,画师在旁注曰“性慧敏,善理家,通算术”。
周氏,湖北宜昌人,其父是前清军千总,在大新陆军攻打宜昌时率部投降,后因熟悉军中事务,被任命为宜昌守备营营长。周氏自幼随父习文练武,肖像上的她一身劲装,手持短剑,眼神锐利,注曰“胆略过人,善骑射,略通兵法”。
“就这两位吧。”王九击将名册合上,声音平静,“黄氏温婉,可主中馈;周氏爽朗,可伴左右。传我旨意,册封黄氏为贤妃,周氏为英妃,三日后举行册封大典。”
内务府总管大喜过望,连忙躬身应诺:“臣遵旨!即刻命人筹备册封大典!”
消息传出,新京城内一片喜庆。百姓们自发地在街头挂起红灯笼,虽然天寒地冻,却挡不住他们的热情——大王选秀纳妃,不仅是王室的喜事,更是大新江山稳固的象征。各地送来的贺礼源源不断地涌入王宫,广西的乡绅们更是集资打造了一套纯金的凤冠霞帔,派人快马送京,以庆贺黄氏册封贤妃。
三日后,册封大典如期举行。王宫内外张灯结彩,红绸从午门一直垂到后宫,积雪被扫得干干净净,却依旧掩盖不住空气中的喜庆气息。黄氏与周氏身着华丽的礼服,在宫女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丹陛。黄氏的凤冠霞帔衬得她愈发温婉动人,周氏则一身银红色劲装,腰间系着王九击赐予的玉佩,英姿飒爽,与传统的后宫女子截然不同。
王九击坐在龙椅上,看着两位新晋妃子,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册封仪式简单而庄重,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却处处透着大新的务实之风。仪式结束后,他留下两位妃子在御花园的暖阁小坐,黄氏安静地坐在一旁,为他斟上热茶,动作轻柔;周氏则好奇地打量着暖阁内的陈设,当看到墙上挂着的《华夏疆域图》时,忍不住上前指点:“大王,这广西的地形当真复杂,山多水险,难怪当年太平军能在那里盘踞多年。”
王九击心中一动,没想到周氏竟对地理也有研究。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广西与湖南的边境:“你说得不错,广西乃南疆门户,与湖南接壤,曾国藩的湘军就在湖南练兵,虎视眈眈。如今王大力的第五野战师驻守广西,就是为了防他异动。”
周氏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大王,湘军擅长‘结硬寨、打呆仗’,若真要开战,硬碰硬恐非上策。不如派一支轻骑兵,袭扰其粮草运输线,断其后勤,湘军自乱阵脚。”
这番话让王九击对周氏刮目相看。他没想到一个女子竟有如此见识,与那些只知琴棋书画的后宫女子截然不同。“你说得有道理,”他点了点头,“此事我会让军务总参谋部斟酌。”
一旁的黄氏也开口道:“大王,臣妾之父曾言,广西的百姓最是淳朴,只要官府善待他们,他们便会真心归顺。如今第五野战师驻守广西,若能减免当地赋税,鼓励农耕,百姓们定会全力支持我军,湘军就算想异动,也难以在广西立足。”
王九击笑着点头,两位妃子一个懂军事,一个善民生,倒真是他的得力助手。
后宫之事尘埃落定,王九击的精力再次集中到了军务上。此时的新京军工厂,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军工厂的车间内,炉火熊熊,铁匠们光着膀子,挥汗如雨。与往日不同的是,车间内多了几位身着青色长衫的文人,他们是大新科学院的研究员,正与工匠们一起,调试着新研制的步枪。
“李博士,这枪的枪机还是不够灵活,扣动扳机时总有些卡顿。”总匠头刘铁匠拿着一把新造的步枪,眉头紧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黑风寨主成帝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黑风寨主成帝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