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元年(1856)三月中旬,新京的春光已浓得化不开。王宫后花园的海棠落了满地,粉白的花瓣被风卷着,贴在青砖小径上,像铺了一层细碎的锦缎。王九击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中摩挲着一份来自嘉定府的政绩奏报,指尖划过“柳书言”三个字时,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这份奏报是王文昨日呈上来的,密密麻麻写满了柳书言在嘉定府任知府时的作为——清查田亩、兴修水利、减免赋税,甚至还组织工匠改良了水稻种植技术,让嘉定府的粮产量比去年翻了近一倍。最难得的是,此人原是清廷嘉定府主薄,反正投诚后从主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做到知府,却始终没丢了亲民的本分,嘉定府的百姓提起他,无不称赞一句“柳青天”。
“王文,你觉得柳书言此人,可堪云南巡抚一职?”王九击抬头,望向站在一旁的王文。春风拂过,廊下的灯笼轻轻晃动,暖光落在王文的玄色官袍上。
王文躬身回道:“回大王,柳书言政绩卓着,且熟悉地方民政,更难得的是他出身清廷却能革故鼎新,与我大新新政理念不谋而合。云南刚定,多民族杂居,民政繁杂,正需他这样既懂实务又得民心的官员坐镇。”
王九击点点头,将奏报放在案上,拿起朱笔在空白的诏书上写下“柳书言”三个字,笔锋刚劲,力透纸背:“传旨,擢升柳书言为云南巡抚,即刻启程赴任。命他到任后,首要整顿云南民政,安抚各族百姓,配合第四野战师稳固防务;其次清查云南府库,追缴清廷遗留的苛捐杂税,务必让云南百姓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臣遵旨!”王文双手接过诏书,小心翼翼地折好,转身便要去传旨。
“等等。”王九击叫住他,语气多了几分叮嘱,“再赏柳书言白银五百两,绸缎十匹,让他带着家眷一同赴任。云南路途遥远,告诉他,不必急着赶路,沿途多观察民情,也算是为日后施政做些准备。”
王文心中微动,躬身应道:“大王体恤臣下,臣代柳书言谢过大王。”
旨意传到嘉定府时,柳书言正在府衙后园的菜地里劳作。他穿着一身粗布短褂,裤脚挽到膝盖,沾了不少泥土,手中握着锄头,正小心翼翼地给白菜苗松土。听到亲兵宣读的旨意时,他手中的锄头“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愣愣地站在原地,半天没回过神来。
“柳大人,恭喜啊!”府衙的幕僚们围上来,脸上满是喜色,“您这可是一步登天,从知府擢升巡抚,还是云南那样的重地,这是大王对您的看重啊!”
柳书言这才缓过神来,双手接过诏书,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低头看着诏书上“云南巡抚”四个字,眼眶瞬间红了——想当初他投诚大新时,不过是个前途未卜的清廷小吏,是王九击不拘一格降人才,让他从主薄做起,如今更是委以巡抚重任,这份知遇之恩,他此生难报。
“快!快备车!”柳书言猛地回过神来,一把抓住身边的亲兵,声音带着几分急切,“我要即刻进京谢恩!不,我要即刻收拾行装,赶赴云南!”
幕僚们连忙劝道:“大人,大王还赏了您白银和绸缎,还让您带着家眷慢慢赶路,沿途观察民情。您别急,先回家告知夫人,收拾妥当再出发也不迟。”
柳书言这才想起旨意里的细节,连忙点头:“对对对,要带家眷,还要观察民情。快,去给我夫人报信,让她赶紧收拾行李,咱们明日一早就启程!”
次日清晨,嘉定府的城门刚开,柳书言便带着家眷和几名亲信幕僚,坐着马车踏上了前往云南的路途。马车里堆满了他整理的嘉定府施政笔记,还有几箱百姓送的土特产——有晒干的竹笋,有自家酿的米酒,还有孩子们画的嘉定府春耕图。柳书言坐在马车上,掀开帘子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嘉定府城墙,心中满是不舍,却也充满了对云南的期许。
“老爷,您说云南那边,真的能像嘉定府一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柳夫人坐在一旁,轻声问道。她手中抱着一个锦盒,里面装着柳书言最珍视的几本书,还有王九击赏赐的绸缎。
柳书言握住夫人的手,眼中满是坚定:“能!大王是为民着想的明君,大新的新政更是利国利民。只要我们尽心尽力,一定能让云南的百姓,也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的好日子。”
马车在官道上缓缓前行,柳书言沿途果然不急于赶路,每到一处州县,便会下车走访民情。他看到有的州县因战乱刚过,百姓们还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便立刻让人记下,打算到云南后奏请大王拨款重建;他看到有的州县粮价过高,百姓们买不起粮食,便详细询问粮商的情况,想着日后在云南推行粮价管控;他还看到有的少数民族村落因语言不通,与汉族百姓时有摩擦,便让人收集当地的语言习俗,准备编一本《滇境各族风俗录》,方便日后施政。
就这样走走停停,柳书言的马车在四月初终于抵达了云南府。第四野战师师长李子龙早已带着将领们在城门口等候,看到柳书言的马车驶来,连忙上前迎接:“柳巡抚,一路辛苦!我等已打扫好府衙,就等您来主持云南民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黑风寨主成帝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黑风寨主成帝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