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物料管理的艺术
“进度奖”的风声一放出去,工地上那帮汉子眼珠子都红了。
精米五石!猪半扇!好酒十坛!
这消息比啥鼓劲的话都管用,原本就干得热火朝天的工地,这下子更是跟开了锅的滚水似的,嗷嗷叫。天不亮就有人摸黑上工,太阳落山了还得工头拎着耳朵骂才肯收工。张衙役私下里跟赵顺嘀咕:“好家伙,早知道几石米半头猪有这劲头,咱当初还费那唾沫星子干啥?”
陈小乐看着进度图上那条代表“盘山路”的横杠飞速往前延伸,心里却清楚,光有人手和干劲还不行。工地上千把号人张着嘴,伸着手,每天吞进去的物料海了去了。要是不把物料管住,多少钱投进去都得打了水漂。
这天一大早,他就把赵顺和张衙役叫到跟前。
“老张,从今天起,你别光顾着发钱记账了。”陈小乐指着堆在工棚外像小山一样的石灰、石料和木桩,“这些东西,进出都得给我管起来。”
张衙役挠挠头:“大人,这……以往不都是谁用谁拿,记个大概数就成吗?”
“大概数?”陈小乐拿起一本之前工头记的流水账,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初五,取石灰若干”,“你看看,这‘若干’是多少?五筐也是若干,十车也是若干。到时候对不上账,是你赔还是我赔?”
他吩咐赵顺:“你弄个新册子,所有物料,按‘清河标准’分门别类。石灰论筐,每筐重量误差不能超过五斤;石料论车,每车必须装满,用统一的木斗量方;木桩按粗细长短分好等级。领用的时候,谁领的,领多少,干什么用,工头画押,你这边登记。每天收工核验用了多少,还剩多少,都得对上。”
赵顺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点头道:“大人这是要杜绝虚报冒领,中饱私囊。”
“没错。”陈小乐冷笑,“工部那点弯弯绕绕,我门儿清。”
新规矩一立,麻烦立刻就来了。
最先感受到麻烦的不是别人,正是负责在三道溪铺设漫水路面的二队。工头一大早拿着批条去领石灰,却在库房外干等了两个时辰。好不容易见到管事的孙司吏,对方捧着本厚厚的旧账册,一脸为难:
“不是下官为难诸位,实在是陈大人新立的规矩严啊。这库里的石灰,有新到的,有去年的,还有前年剩下的底子,都得按‘标准’一一清点核对,方能出库。万一发错了批次,规格不对,这责任下官可担待不起。”
话里话外,都把拖延的责任推到了陈小乐立下的“严苛”标准上。
工头急得跳脚,几十号人还在工地上等着料开工呢!他跑回来找陈小乐诉苦,陈小乐一听就明白了,这是给他下软钉子呢。
他也不废话,直接让赵顺带着批条和几个护卫,直奔库房。“就按咱们的标准,自己清点,自己装车,孙司吏要是问起来,就说是我说的,工期紧迫,等不起他那套慢功夫。”
石灰总算拉回来了,可工匠们一上手就皱起了眉头——这石灰倒是真的,可明显存放不当,有些受潮结块,得费老大劲碾碎过筛才能用,效率大打折扣。张衙役气不过去找孙司吏理论,对方两手一摊,满脸无辜:
“张爷,库房年久失修,偶有受潮也是在所难免。下官已经尽力把好的先紧着西山工程了,总不能把库底子都留给别的衙门吧?”
一番话噎得张衙役直瞪眼,回来跟陈小乐抱怨:“大人,这老小子太油滑了!咱们有劲使不上啊!”
陈小乐却不见动怒,只是淡淡道:“他要是直接以次充好,反倒好办了。现在这样,才真是老油条的手段。”
真正的杀招,几天后才悄然浮现。
这日晚间,赵顺照例在灯下核对当日的物料账目,眉头越皱越紧。他拿起一份孙司吏报上来的“陈料核销单”,反复看了几遍,又翻出之前的入库记录,脸色渐渐变了。
“大人,您看这个。”赵顺把账册推到陈小乐面前,“孙司吏申请核销一批前年的库底石灰,共计五十筐,说是已经板结报废。但这批料……他做账的手法是想要摊派到咱们项目的损耗里。”
陈小乐接过账册细看,眼神冷了下来。这批陈年石灰与西山工程毫无关系,但孙司吏利用新旧账目交替、库存管理混乱的空子,做了个移花接木的账。若是让他得逞,这笔烂账就要悄无声息地吃掉项目几十两银子。
“好个孙司吏,在这儿等着我呢。”陈小乐轻轻敲着账册,“他前几日的拖延和发放次料,恐怕都是障眼法,真正的目的,是想试探咱们的深浅,顺便为这笔烂账打掩护。”
“要不要我去找钱郎中?”赵顺问道。
“不,”陈小乐摇头,“你把证据整理清楚,抄录一份。原件咱们留着,抄件……你亲自送到孙司吏家里去,什么也不用说,放下就走。”
赵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大人是要敲山震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个师爷很科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这个师爷很科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