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周家的手段
皇子这阵风刮过去之后,清河县表面上是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陈小乐也听从了“木秀于林”的告诫,行事低调了不少。
工坊依旧日夜不停地运转,但新增了一条规矩,所有涉及核心工艺的区域,进出核查更加严格。护卫队的训练也搬到了更偏僻的城外山庄,由王捕头亲自盯着,等闲人根本摸不到边。
苏小小那边进展顺利,又谈下了两家外省的商号,白糖的销路进一步打开,银钱像涓涓细流,稳定地汇入账上。靠着这笔收入和工坊的利润,加上之前技术授权的进项,那一千两练饷总算是在不惊扰百姓的情况下,凑齐上交了,让陈小乐去了一大块心病。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陈小乐正在查看石头提交上来的关于“标准化零件”的试验报告——进展缓慢,这时代的工匠习惯了一件器物从头做到尾,对这种将一个整体拆分成无数个小零件、要求每个零件尺寸都分毫不差的做法,非常不适应。
张衙役就一脸晦气地跑了进来:“大人,不好了!咱们……咱们工坊运出去的三车铁锅,在临县被扣下了!”
“扣下了?”陈小乐眉头一皱,“怎么回事?谁扣的?理由呢?”
“大人,临县那边给的理由……简直荒唐!”张衙役气得脸色发白,“他们说咱们的铁锅‘形制超出官定规制,锅耳雕饰僭越,有违礼法’!要全部查封,听候处置!”
“违礼?僭越?”陈小乐听到这个理由,不气反笑。锅耳上不过是为了防滑多绕了一圈云纹,这就能扯上礼法?这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找茬找到了极致!
临县?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周文渊。那位颍川周氏出身的士族领袖,其家族势力和门生故旧,在周边几个州县盘根错节。临县的县令,据说就是周家的门生。除了这位士族领袖,谁还会用这种看似冠冕堂皇、实则阴损至极的手段?
这还没完。
紧接着,工坊内部也出了问题。两个负责铁水最终配比的老工匠,几乎是同时前来辞工,理由都是家中突发急事,必须立刻返乡,态度坚决,给双倍工钱也留不住。
“大人,这两人跟着李师傅干了十几年,是咱们工坊的老人,这配比的火候掌握,除了李师傅就数他俩最熟……”工坊管事一脸忧心忡忡。
陈小乐心里一沉,这是直取核心的技术挖角!
更致命的打击接踵而至,负责采购的伙计回报,工坊冶炼所需的一种关键辅料——来自南方的某种特殊黏土(用于制作高性能耐火砖和涂料),被州府突然下文列为官营管制物资,民间商号一律不得擅自采购、运输。工坊库房里的存货,满打满算也只够用十来天了。
没有这种黏土,高炉的维护和升级将大受影响,长期下去,甚至会影响铁水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骨干被挖,关键原料被卡,销售渠道被以“礼法”之名封堵……
周家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是又准又狠!完全没有赵德柱之流那种低层次的商业竞争,而是充分利用其盘根错节的官场人脉和话语权,从技术、原料、市场三个维度,对陈小乐的工坊进行了一场精准的“绞杀”!
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王捕头调查的结果,印证了众人的猜测。“大人,那俩老匠人出了城就往州府方向去了,接应的人很警觉,我们的人跟丢了。州府管制黏土的公文是真的,签发的手续也齐全,但太他妈巧了!绝对是周家在后面推动!”
苏小小看着账本上因货物被扣而出现的缺口,以及因原料问题可能导致的停产风险,秀眉紧锁:“大人,周家这是不给活路了。他们要么是逼我们交出所有技术,跪着求生;要么就是要把我们彻底按死,以儆效尤。”
工坊里,人心开始浮动,一些后来招募的工匠和工人,听到风声,不免有些惶惶不安。
陈小乐坐在书房里,窗外是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他没有愤怒地拍桌子,也没有绝望地叹气,只是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
周文渊,这位传统的士族代表,终于亮出了他锋利的獠牙。他不是要和你比拼产品质量或者价格,他是要用他赖以生存的规则和权力,直接把你踢出局,告诉你,这个世界,应该由谁来制定规则。
“低头?跪着求生?”陈小乐忽然轻笑一声,摇了摇头,眼神却在昏暗的光线中变得异常明亮,“他们搞技术挖角,说明我们的核心技术他们还没掌握。他们卡原料脖子,说明他们害怕我们继续升级。他们用‘礼法’来压我,恰恰说明他们在技术和商业上,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城北工坊方向那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的轮廓,仿佛能看到那里面依旧在熊熊燃烧的炉火。
“他们想用旧时代的规矩,压死新时代的苗头。”陈小乐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这新苗头一旦长成,能迸发出多大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个师爷很科学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这个师爷很科学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