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村里原先的村长呢?”王风问。
一个满脸风霜的黑瘦老人坐在门槛上,正用舌头仔细舔净碗底最后一粒渣子,声音嘶哑:“没啦,早没了。前些日子兵过来要粮,找不到东西,就把村长绑走了。从那以后,再没回来。”
徐梓琳皱眉:“是日军来的?”
老人摇头:“哪都有。白狗子、二鬼子、真鬼子,还有土匪。不管是谁,来了就抢,鸡飞狗跳,人吓得四处逃命。”
王风环顾四周破败的房屋,又问:“这村子看着不小,怎么只剩这几个人?”
老人苦笑一声:“年轻力壮的被抓的被抓,逃的逃;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都是走不动的老骨头。这次若不是你们来了,恐怕再过几天,这村子也就彻底没人烟了。”
王风皱眉说道:“我来时见道路两边都有开过荒的地,田里还长着作物。老人家,那些真是你们种的?可你们生活如此艰难,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老人缓缓摇头:“村里早已没有青壮年了,种地全靠我们这些老骨头,再加上几个未成年的孩子撑着。种子是那些兵士发下来的,至于收成……我们辛辛苦苦种了几年,一粒米都没进过嘴。粮食刚熟,就被一抢而空。我们只能靠剥树皮、挖野菜活命,勉强攒点力气下地,不然连地也耕不动了。”
“这简直无法无天!”徐梓琳怒不可遏。
王风沉默下来,不再追问。
每多听一句,心就沉一分。
他未曾料到,现实竟比想象更加沉重。
他开始反思,自己带着队伍奔波这么久,到底为百姓做了什么?
眼前这么多受苦的人,正等着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来解救。
既然已经走到这里,他便不再顾虑得失。
百姓挨饿受冻,就是军人的耻辱。
战死沙场本是军人之责,若让百姓因战火而流离失所,这样的军队,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这个村落坐落于太岳山脚下,依山而建,因此得名“太岳村”。
据老人讲,村里原先有三百七十二户人家,人口超过一千二百,算得上是个规模不小的村庄。
早些年,村民虽谈不上富裕,日子尚能维持,一日勉强吃上一顿饱饭,不至于挨饿。
民国十八年,所谓“黄金十年”的光景,其实徒有其表。
经济凋敝,物资短缺,物价暴涨,社会动荡不安。
不仅乡野百姓食不果腹,就连城里的教授都时常断粮,可见当时民生之困顿。
太岳村靠着自给自足,总算还能支撑。
只是每年仍需缴税。
村民们从未深究:村子地处偏僻,官府从不曾派兵守护,也未提供任何庇护,为何还要年年交税?
好在那时税负还不算重,村民除了养活自己,竟还得供奉城里那些享乐之人。
可到了抗战年间,原本清贫的生活彻底崩塌。
村民们勤恳耕作,风调雨顺之年,粮仓也曾堆满谷物。
但官府征敛无度,税额逐年加重,甚至提前征收未来十几年的赋税。
太岳村的遭遇,并非孤例。
它是无数偏远村庄的写照——只承担纳税的义务,却从未享受过政府应有的保护。
政府从不在意百姓是否被土匪骚扰,也不理会他们有没有遭过鬼子与伪军的洗劫,唯一在乎的只有税款。
只要钱粮没到账,立刻便施以重压,手段之狠,与那些烧杀抢掠的匪类毫无区别。
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民国年间天灾不断,洪水泛滥、土地干裂,再加上年年加码的苛捐杂税,任何一项落在普通人头上,都足以让一家老小命悬一线。
太岳村算是其中少有的幸存之地。
这一带气候安稳,未遇大灾,庄稼尚能勉强收成。
但再好的年景也抵不过官府的盘剥。
赋税如刀,割尽了田里的收成,也割断了活路。
人们常说“苛政猛于虎”,在这里,这句话成了每日真实写照。
村子渐渐荒芜,如同秋后枯叶随风飘散。
曾经三百多户人家,人口逾千,不过几年工夫,就萎缩到了王风和徐梓琳所见的模样。
全村仅剩四五百人,且多是病弱老人和瘦骨嶙峋的孩子,每日靠一口稀粥吊命,谁也不知道哪天睁不开眼。
“今天你们八路军来了,我们才算看见了光。”
那位满脸皱纹的老者话不多,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看出了这支队伍的不同,没有强征,没有打骂,反而带来食物与尊重。
于是他把心底早已熄灭的希望重新点燃,交到了王风这些人手中。
当王风提出想在村里暂驻部队时,没有一人反对。
那样的年代,能遇上一支真心护民的军队,已是万幸。
乡亲们迅速行动起来。
或许是吃了战士们分发的食物,体内终于有了些力气。
原本分散居住的几户人家,纷纷搬离旧屋,集中迁往村落北面低洼处,将南边近两百间完好的土房腾了出来,留给八路军安身。
战士们陆续进驻。
几个排长特意为团部挑了一处相对结实的房子。
王风牵着徐梓琳前去查看,发现不过是三五间连通的泥屋,墙体用黄泥掺碎砖糊成,屋顶铺满茅草,每逢下雨,屋里恐怕四处滴水。
窗纸破烂不堪,窟窿大张,寒冬时节寒风直灌,人只能蜷缩在炕角取暖。
与其说是屋子,不如说是勉强遮风挡雨的草棚。
推开门,灰尘扑面。
可王风明白,这已是村里最好的居所。
这屋本有主人,如今主动让出,才保持了基本可用。
若是无人居住的日久空房,怕是连门槛都塌了,根本无法落脚。
屋内家具齐全。
原住村民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临走时一句多余的话也没说,只是把锅碗、桌椅、炕席全都留下,像是交付一份无声的信任。
王风命人送去一笔银元作为补偿。
那村民接过钱,轻轻塞进怀里,脸上并无喜悦。
他知道这钱买不了米,换不来布,但他收下,只为不让这些当兵的心里不安。
喜欢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