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让人动容的是小念初。
这个咿呀学语的小天使,似乎本能地喜欢这个突然出现的“哥哥”。
她会摇摇晃晃地走到晓阳身边,把手里攥着的饼干递给他,用含混不清的声音喊“哥哥”。
最初,晓阳会僵硬地避开,但渐渐的,他会接过饼干,甚至会在她快要摔倒时,下意识地伸手扶住她。
血缘的奇妙纽带,在小孩子纯真的互动中,悄然联结。
一个月后的一个傍晚,一家四口(何志明、林少莲、念初和晓阳)难得地坐在工作室的餐桌前一起吃晚饭。
气氛不算热络,但也不再冰冷。
晓阳偶尔会回答何志明关于学校活动的询问,虽然简短,但不再是沉默。
饭后,林少莲在厨房收拾,何志明陪着念初在地毯上玩积木。
晓阳坐在沙发上,看着这一幕,忽然低声开口,像是在对何志明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林阿姨……我妈说,等她出院,找到工作,就接我走。”
何志明堆积木的手一顿,抬起头,看向儿子。
他没有立刻说出“你就留在这里”之类的话,而是沉默了片刻,认真地说:“这里永远是你的家。你想留下来,或者想跟你妈妈生活,都可以。爸爸……和少莲阿姨,都尊重你的选择。只是,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希望你知道,我是你爸爸,我会一直在。”
这是他第一次,在晓阳面前,如此清晰而郑重地自称“爸爸”。
晓阳低下头,很久没有说话。
但何志明和林少莲都看到了,他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收紧了一下。
窗外,华灯初上。
这个重组不久、内部依旧有着裂缝和小心翼翼的家庭,在温暖的灯光下,仿佛也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充满希望的光晕。
未来的路还很长,磨合与适应仍在继续。
但爱与责任,包容与智慧,正像细腻的沙浆,一点点填补着岁月的沟壑,试图将破碎的过往与充满未知的将来,黏合成一个虽然布满痕迹、却足够坚固的整体。
何志明与林少莲的故事,在经历了极致的救赎与浪漫之后,终于落入了最为真实、也最为考验人性的——柴米油盐与血缘亲情的复杂织网之中。
而他们,正携手,一步一步,沉着而坚定地向前走去。
日子在一种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涌动的节奏中继续。
叶雅出院后,身体仍需休养,暂时住在租来的公寓里。
何晓阳大部分时间住在何志明与林少莲的工作室,上学、放学,规律而沉默。
他像一个谨慎的观察者,默默丈量着这个“新家”的边界,试探着每一个人的温度。
何志明努力践行着他“成为父亲”的承诺。
他不再试图用物质或刻意的关怀来弥补,而是将父爱融入细节。
他会记得晓阳不喜欢吃葱花,盛饭时会细心挑掉;
会在晓阳体育课前,默默检查他的运动鞋鞋带是否牢固;
会在周末清晨,带着些许笨拙的期待,问晓阳想不想去新开的科技馆看看。
林少莲则一如既往地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
她为晓阳准备的房间,书桌上总是有新鲜的水果和一盏光线柔和的台灯;
她从不干涉何志明与晓阳的单独相处,却在晓阳偶尔流露出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时,不经意地找来相关的书籍或纪录片资源放在客厅;
她也会在何志明因晓阳的沉默而倍感挫折时,轻声提醒:“给他时间,也给你自己时间。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变化,在一个看似平常的雨夜悄然发生。
叶雅打来电话,声音带着压抑的哭腔和剧烈的咳嗽。
她的病情出现了反复,低烧不退,咳嗽加重,独自在公寓里感到恐慌无助。
何志明接到电话,立刻抓起车钥匙准备出门。
正在书桌前写作业的何晓阳猛地抬起头,手中的笔“啪”地掉在桌上,脸上瞬间褪去了血色,那双酷似何志明的眼睛里,充满了显而易见的恐惧和无措。
“我……我也去!”他几乎是跳了起来,声音因为急切而有些变调。
何志明愣了一下,看着儿子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焦急,心头被重重一撞。他点了点头:“好,穿上外套,外面下雨。”
林少莲迅速将睡着的念初安顿好,拿起雨伞和一件厚外套递给何志明:“路上小心,随时联系。需要我过去吗?”
“不用,你先照顾念初。”
何志明接过东西,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眼神里有感激,有依靠。
车在雨幕中穿行,车内一片沉默。
何晓阳紧紧盯着窗外模糊的霓虹,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这样就能更快地到达母亲身边。
何志明从后视镜里看着儿子紧绷的侧脸,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沉默倔强的少年心中,对母亲那份深沉而无法割舍的依恋与担忧。
赶到公寓,叶雅的情况比电话里听起来更糟,脸色潮红,呼吸急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赌爱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赌爱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