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那个郑重的承诺,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扩散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未来”——这五个字为“莲·志”工作室注入了新的灵魂。
何志明将那张印着“咖啡师”头衔的名片小心翼翼地收好,那不仅仅是一张纸片,更是他重新锚定在这个世界上的坐标。
他开始以“合伙人”而非“被收留者”的心态看待这个空间。
除了咖啡,他主动承担了更多工作室的日常运营工作——
整理画材订单,与客户沟通交接细节,甚至学着打理工作室的账目。
林少莲惊讶地发现,何志明在数字和琐事上有着出乎意料的耐心和条理。
那些曾让他崩溃的复杂人际关系简化成清晰的工作流程后,他处理起来竟得心应手。
一天,何志明在清理储物室时,翻出了林少莲几年前的一些旧作,大多是些风格探索期的习作,有些完成度不高,有些风格与她现今迥异。
它们被妥善包裹着,尘封在角落。
“这些……怎么处理?”何志明征求她的意见。
林少莲看了看,随口道:“占地方,也没什么展出价值,本来想找个时间处理掉的。”
何志明却蹲下身,一幅幅仔细地看着。
那些画作虽然青涩,但笔触间充满了未被市场定义的灵气,与他记忆中那些被精心包装、却毫无灵魂的“行画”截然不同。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少莲,”他抬起头,眼神发亮。
“艺术节那天,有人问我们有没有更……亲民一些的作品。我在想,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些画作稍微加工,或者裁取局部,做成小幅的装饰画,或者印刷在帆布包、明信片上?成本不高,价格也可以定得更容易接受。”
林少莲愣住了。
她从未想过将这些“不成熟”的旧作示人,更没想过以此盈利。
但何志明的提议,带着一种务实的天真,似乎……可行?
“可是,这会不会太……”她有些犹豫。
“我觉得它们很美,”
何志明打断她,语气真诚。
“和那些完成度高的作品不一样的美。就像……就像咖啡里的单品豆和拼配豆,各有各的风味。”他用了一个她能理解的比喻。
林少莲被他眼中的光打动了。她同意试一试。
何志明立刻行动起来,他挑选了几幅色彩明快、构图有趣的旧作,亲自跑印刷厂,挑选合适的材质,设计简单的包装。
他将这些小物件陈列在咖啡角旁边,标上亲切的价格。
结果出乎意料地好。
这些带着艺术家早期印记、价格可爱的小玩意,很快受到了来喝咖啡的年轻顾客和游客的欢迎。
它们不像正式画作那样有距离感,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的场景。
一笔笔小额但持续的进账,让工作室的账目变得更加健康,也为何志明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他独立构想并推动完成的第一个“项目”。
这件事,让林少莲再次看到了何志明身上潜藏的商业嗅觉和行动力。
她开始放心地将更多运营事务交给他,自己则能更专注地投入到新系列的创作中。
他们的合作进入了真正的互补与共赢。
随着工作室运营逐渐步入正轨,那个关于“未来”的议题,也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具体。
一个傍晚,两人在阳台上喝茶,看着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少莲,”何志明放下茶杯,语气有些小心翼翼的郑重,“我爸妈……前几天,正式邀请你去家里吃饭。”
林少莲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串门,这更像是一种姿态,来自何家父母的、迟来的认可与接纳。
她看向何志明,他眼中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期待。
“好。”她微笑着点头,“是该正式拜访一下伯父伯母了。”
那顿饭,气氛算不上十分热络,但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和客气。
何母仔细询问了工作室的情况,语气里少了以往的担忧,多了几分实际的关心。
何父话不多,但在林少莲告辞时,沉声说了一句:“志明这段时间,变化很大。谢谢你。”
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已是最高的褒奖。
回家的路上,何志明紧紧握着林少莲的手,手心有些汗湿,却是温暖的。
“他们接受你了。”他如释重负。
“是我们。”林少莲纠正他,侧头看着他,“他们接受了‘我们’。”
见完家长,仿佛某种无形的障碍被彻底移除。
何志明心中的最后一丝阴霾也散去了。
他开始更长远地思考。
他用自己积攒的收入,报读了一个专业的咖啡师进阶课程,系统学习烘焙和品鉴。
他甚至开始留意园区附近可能出租的小铺面,不是作为依附于画室的咖啡角,而是一个真正独立的、或许可以命名为“明记”或者“志咖”的小小咖啡馆。
他没有立刻将这个想法告诉林少莲,他想等自己准备得更充分一些,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赌爱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赌爱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