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之上,两大枭雄隔水对峙,眼中俱是森然杀机。
可惜曹操麾下无水师,虽恨得咬牙切齿,却只能目送寇封扬长而去,徒对滔滔江水顿足叹息。
曹操策马赶至江畔,望着顺流而下的船队,眉宇间愁云密布。
其实他早该料到,寇封或将成为南征路上最大的劲敌。
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此番纵虎归山,曹操既无水师之便,只得先命工匠赶制战船。
更棘手的是,若寇封与江东联手,此番胜负更难预料——毕竟此刻的曹操,已无八十三万大军压境。
由于荆州未降,数十万荆州军未得寸兵。即便强征荆北壮丁,新卒未经操练,仓促上阵恐难堪大用。
倘若硬凑兵力,虽人数占优却战力孱弱,只怕一败便溃,反致全局崩坏。以曹操之明,断不会行此下策。
加之曹军多为步骑,欲渡江与寇封、孙权决战,实非易事。
此刻的曹操,当真陷入进退维谷之境。
与史书记载的踌躇满志不同,此番曹操虽萌生退意,却难消为夏侯惇雪恨之志!
倘若就此撤兵,此番倾尽中原与北方之力南征岂非沦为天下笑柄?
这铺天盖地的数十万大军,每日耗费的粮饷简直如同江河奔流!
更紧要的是,若未战先退,他曹操平定北方、剿灭袁氏父子的赫赫威名便将付诸东流!
北方刚归顺的世家豪族必生异心,满朝文武对这位丞相的信念亦会土崩瓦解!
更可虑者,那些终日鼓吹要让天子刘协亲政的汉室老臣,定会趁机兴风作浪!
诸多利害,皆在曹操权衡之中!
故此战非打不可,更要一鼓作气荡平寇封与孙权,尽收江南之地!
惟其如此,曹操方能迈出那终极一步,触及令天下人梦寐以求的至尊之位!
几番思量后,曹操终是决意续战,当即传令三军:
全军驻守襄阳、南郡要地,与孙权、寇封形成掎角之势。即刻搜罗荆北能工巧匠,征调所有战船!
着匠人星夜赶制战船,操练水师,为大军南征扫平道路!
军令既出,数十万曹军闻风而动。
虽说寇封撤离时卷走了荆北物资,可这数百万黎民岂能尽数带走?
一来战船短缺,二来时日紧迫。
纵使真能将两百万民众迁至荆南,又如何安置?
待半年后寇封收复荆北,昔日繁华的南阳、南郡、襄阳诸城,恐将化作百里无人烟的荒芜之地!
届时重振荆北民生,无异于自设困局。
于寇封而言,这两百万荆北百姓不过暂寄曹操治下——
只要能在半年内终结此战,驱曹操北遁中原......
荆北地区仍有收复的可能,当地百姓不会遭受严重损失,届时将获得一个依然繁荣的荆北。
与此同时,曹操在北方青州拥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因此他从荆北和青州调集了大量战船与工匠,加紧建造战船准备南下。
经过近两个月的赶工,终于打造出足以运送四十万大军的战船舰队。
然而,此时曹操却面临几个新的难题。
另一方面,寇封率领荆北全部物资与军队返回江夏时,看到了令他欣慰的景象。
在文聘指挥下,先前归降的士兵正与江夏驻军一起搬运从荆北带回的物资。
显然这些降兵对寇封并无太大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再好不过,因为要击败曹操的四十万大军,这近十万荆州降军将是关键力量。
加上这批兵力,寇封麾下总兵力已达二十余万。
虽然荆州军战斗力较弱,但毕竟经过多年训练,仍可发挥作用。
正当寇封思索如何彻底收服这十余万荆州军时,刘伯温、牛皋、蒯越等人一同前来拜见。
当初刘琮南逃时,蒯越曾建议其投靠寇封。
因此,蒯越等人自然成为寇封部下,这十万荆州军也归入寇封麾下。
在长江岸边,寇封率众将拼死阻击曹操追兵的场景,早已让五万荆州军将士对其心生敬佩,地位远超原主刘琮。
加之刘琮已归顺寇封,他们现在名正言顺成为寇封的军队。
得知寇封部下的军饷是原先数倍后,这些士兵对寇封更加拥戴。
面对这样屡战屡胜的主公,战死者家属还能获得抚恤,他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
返回荆南后,寇封立即与刘伯温、诸葛亮、庞统及赵云等人前往江夏郡守府议事。
烽烟初定,寇府堂前济济多士。新人入幕,自当郑重引见。
云鬓染血的子龙将军早被请去沐浴更衣——披甲浴血、征尘满面,岂是议政之态?实乃主君体恤将士,特意安排。
三刻辰光,赵云一行踏进郡守府时,文武已然列席。刘伯温与杨再兴分领左右,新老面孔齐聚一堂。寇封笑盈眉宇,起身为众人引介新晋同僚。
左手首席坐着刘伯温,往后依次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庞统,再是蒯越、伊籍等谋士。寇封行至诸葛身侧,展臂介绍:此乃荆襄闻名的卧龙、凤雏。夏侯惇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全赖二位奇谋。
孔明闻言揖礼,刘伯温与伊籍俱含笑还礼。伊籍抚掌道:得卧龙凤雏可安天下,今日观其火攻之策,果非虚言。
寒暄方歇,寇封又至蒯越席前:然若无异度鼎力相助,安能尽收荆州粮秣兵甲?更难得这般从容。蒯越笑着环揖,目光落向刘伯温:这位必是神机妙算的伯温先生了,仰慕已久。
文臣们彼此端详,既觉山外有山的压力,更为明主得才而欣悦。贤才愈众,既意味着庙堂之争,更昭示着问鼎之机。
待文士见礼毕,寇封大步走向武将列,热切地拍着赵云肩头。
诸位,这位就是常山猛将赵子龙,今日终入我帐下!寇封高声向众人介绍。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